当前位置:

“杀夫”背后透着几多无奈与悲情?

来源:红网 作者:徐甫祥 编辑:夏熊飞 2015-06-20 00:02:01
时刻新闻
—分享—

  63岁的崔老太是北京市怀柔区杨宋庄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她悉心照顾植物人丈夫15年,一直不离不弃。长期的过度劳累,加之年事已高,又身患多种疾病,丧失了继续照顾丈夫的能力。为不拖累儿女,2014年3月,崔老太选择勒死了相濡以沫的丈夫并割腕自杀(未遂)。今天上午,此案在市三中院公开开庭审理,坐在轮椅上的崔老太被推进法庭受审,庭上,她泣不成声,不时地用纸巾擦拭着眼泪。(6月19日《法制晚报》)
  
  即使站在道德的高点审视,崔老太似乎也无懈可击:15年的悉心照顾,能够做到每隔30分钟翻一次身,让老伴身上不长褥疮,不生味儿,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无奈近些年来,崔老太患上了脑梗塞,同时伴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及三期高血压,加上年事已高,照顾老伴已力不从心。或许是怕拖累一双儿女,她终于选择狠下心来,在亲手勒死老伴后同时采用割腕及刎颈的方法自尽,幸因子女及时赶来得救。
  
  一个重度瘫痪病人的存在,显然会令一个家庭不堪重负,甚至走向崩溃:2011年4月21日,甘肃省兰州市民贾正武,在被瘫痪8年的妻子拖得精疲力竭之后,禁不住妻子的再三央求,经过河边近12个小时的蹍转徘徊,最终把坐在轮椅上的瘫痪妻子推下了黄河。与这个案例略微不同的是,崔老太的本意是与老伴共赴黄泉,目的是不拖累一双家境不好的儿女。她之所以死里逃生,只是缘于生命最后本能的呼救。
  
  或许正是看到了崔老太“杀夫”背后的无奈与悲情,她的儿女及老伴的家人都选择了谅解,邻居们亦持同情态度,就连检察官们也委实纠结,专门为这起案子召开了听证会,并在公诉时提出了缓刑的建议。
  
  在常人眼里,这起悲情杀夫案或许于情可免,但其故意杀人的性质显然于法难容。法律判决具有示范效应,它必须向公众载明:任何人都无权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鉴于此案事出有因,亦获得了邻里、亲属、家人的原谅,很有可能轻判缓刑。不过,即使法律宽恕了她,她自己也很难宽恕自己:“杀夫”之疼、之悔、之恨,都将伴随着整个晚年生活,日复一日的吞噬着、蚕食着她的心灵、精神乃至生命。
  
  “品尝”绝望,或已成了很多重度瘫痪病人及其家人的常态:此前,崔老太已经动过无数次自杀念头,都被儿女阻止;一些全身瘫痪、但思维尚清晰的病人,自身忍受病痛不说,还对拖累家人疼惜不已。河南辉县男孩郝运(化名),因意外造成脊髓损伤高位截瘫,全身上下只有脖子以上有感觉会动。拿他自己的话来说,连自杀的能力也没有。为此,这个年仅22岁的男孩最大的愿望,竟是盼望安乐死的尽快合法化。在各地,都有类似这样的家庭,或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在疾病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下苦苦的支撑着。
  
  对于这些饱受折磨的病人,安乐死的愿望显然是不现实的,就我国国情来说,也是不人道的;寄希望于医学战胜疾病,亦非短时间可以预期。但对于这样的家庭,我们的社会,似乎可以更多的为他们做些什么:譬如,可否针对这些家庭,建立全国性的救助通道,确保他们的生活不致陷入贫困;在医药费支付方面,除了各类医保外,可否设立全国性的专用医疗基金,确保他们能够持久的看得起病;对于那些属于晚期或需要专业护理的危重病人,能否设立公益性的安宁医院,让他们能在这里较少痛苦的走过最后的日子,更让其家庭能够稍稍有一点喘息之机。
  
  期待法律能够给予崔老太以轻判;亦希望崔老太的儿女、邻居以及社区组织,能够帮助崔老太打开心结,早日走出阴霾;更祝福全国所有的类似家庭,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能够过上正常的生活,而不再重现崔老太似的悲剧。
  
  文/徐甫祥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徐甫祥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6/20/371572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