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悬崖边上有一袋金子,让你开车去拿,你认为离悬崖边多远最好?为什么?”这是昨日上午开考的武汉市公务员面试题之一。是考能力还是考态度?不少考生掉进陷阱。考生陈同学有些懊恼,“我犯错了,以为是考能力,答的是停在可以下车的地方,用绳子一头绑住车轮,另一头绑在自己的腰上,抓紧绳子往下拿到金子。”答完看到考官的脸色就觉得完蛋了。而报考市人社局的小陈面试拿了同考室最高分83分,他很自信地说:“我会尽量远离悬崖。”(6月28日《长江日报》)
笔者初看这道题,与后面这位小陈考生的判断几乎一样,在当前“打虎拍蝇”的背景下,当然选择远离悬崖。诸不知,面对思辨题,得来不费功夫的答案,才有可能就是诱饵。这个诱饵不仅迷惑了考生,也迷惑了有些自以为是的考官(且不说考官脸色不该有倾向性示意)。
首先,谁说金子就一定是诱惑?金子可以是社会财富,可以是正当获取,国家、集体和个人对此都不会拒绝。要不然,中国改革开放实现经济总量全球第二有什么意义;第二,谁说悬崖就一定意味着死亡?最珍贵的雪莲就长在悬崖峭壁上。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上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第三,为了取到金子,手段为什么不可以改变?
公职人员是要守住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如果在当下都没有这个理念,是极其危险的。但责任政府首要任务是发展,当前最重要的职责仍然是增加社会财富。一味害怕风险而放弃目标,这不正是当前官场流行的“不作为”吗?相反,前面那位考生既有对风险的预知和防范,又能调整方法取到金子,这才是在“目标”与“风险”面前的正确选择。
“悬崖取金”具有时代考题的价值。考场外的读者有所不知,该题题面有一个角色反转,是让考生转换成考官对“远离悬崖”进行评判。其实,同意和反对这个答案都可以做到“政治正确”。有这样一个答案笔者非常欣赏:这袋金子如果是个人名利和不易之财,我选择远离;如果是社会事业和人民利益,我选择智取。笔者补充一句:身为人民公仆,必要时不仅应该悬崖取金,还可以舍身取义。
文/易国祥
来源:红网
作者:易国祥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