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义乌读者吴先生致电本报爆料:义乌市多所初中发放的毕业证书有错误,需要全部更换,这也太不负责任了。记者注意到,吴先生拿着的毕业证书封底页的落款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和”字写错成了“各”字。(7月2日《钱江晚报》)
毕业证书的“共和国”变身“共各国”,气愤的何止吴先生和他的孩子,校长也很郁闷。因为毕业证书并非学校自己印制,而是由教育局统一发放的,吃了哑巴亏当然要来个“追根溯源”。顺藤摸瓜,家长抱怨学校、学校求助教育局、教育局埋怨印刷厂、印刷厂把鞭子抽到排版员身上。这一根藤上,倘若只有印刷厂的处理致歉,学校和教育局莫非真的可以“辞其咎”?
就事论事,事情说大也不大,充其量只能算作一道“小题”。“共和国”幻化成“共各国”,无非是排版打字输入有误,大胆地推测其中的细节,工作人员极可能使用的是五笔输入法,“和”与“各”字根有着共通之处,差池就在键盘上的最后一击。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过错,毫无主观恶意性可言。更重的在于,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工作人员犯了错,教育处罚都是为了督促改正,在印刷厂道歉、第一时间重印之后,理应得到理解和宽容。从这一层面而言,把板子接连不断地打到印刷厂抑或工作人员身上,的确有些“罚”过其实,小题大做了。
但透过这样的小题事件,仍可窥见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大问题,“小做”不得。起码有两个层面的事实可以说明问题:一则,就事件本身来说,署着“共各国”名称的证书能够一路绿灯,流通到学生手中,教育局、教育厅难道“抓大放小”,纠不得小错?但印刷在证书封面的金色大字——“浙江省教育厅监制”,八个大字晃人眼眸,显然是对“放小”无声地反驳。既已“监制”,错字何来?或许只能用“徒有其表”的“监制”来作答。再者,地方教育局委托印刷厂设计印制毕业证书,印制前审核是最基本的常态,连这样的关口都把不住,恐怕不该一味指摘印刷厂,哑然不提审核程序、工作规范,葫芦里卖的药已然很明了。
二则,“共各国”证书揭开了印章管理的漏洞。“连学校的公章都授权给印刷厂,盖好章后才送来的。”学校校长的话语值得玩味,倘若为了赶时间、省力气,把公章拱手“授权”给“印刷厂”,印章监督难道真有其人?就印章管理而言,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印章管理办法》统筹依据,也有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的细致规定。既然有规可依,就不应该用简单粗暴的“授权”一言蔽之。如此“顺势而为”,省下了来回跑的折腾,多了管理的风险,得不偿失。
一个简单的汉字,蕴味无穷,折射出的是社会的百态、政府管理的成败。不论从“小题”角度来看,还是从“大题”方向而言,对于管理者,有必要“大做”一番,“折腾”一次。
文/高创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高创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