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章程》明确简称‘南大’,南京大学师生怎么看?”昨天,公众号“侯印国老湿”的一条微信在网上走爆。对于南昌大学简称“南大”,南京大学的学生们普遍不太满意。据了解,南京大学就此事已与教育部、江西省教育厅进行协调处理。(7月4日《南京晨报》)
那厢是四川大学与泸州医学院为新老“川医”喋喋不休争执不下,这边是南昌大学与南京大学为“南大”争夺战兵临城下一触即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高校为了校名互相掐架明争暗斗,失了风度、丢了气量、少了德性。
争夺的本质,是利益抢占。俗话说,无利不起早,用到高校名称之战中,就是无利不争抢。道理其实很简单,一方面,耳熟能详的高校简称对于提升学校知名度、提高学校美誉度都是绝佳的跳板。从某些方面来说,中国大学最广袤的专业应该是广告营销抑或新闻传播,因为从争名事件来看,每个高校都有着各自的代言人,扮演着导师的角色,深谙传播营销之道:给学校一个好名称,它能撬起整个教育界。为了学校的未来,当然要来个殊死搏斗,一战到底。
另外一方面,更多的是傍名牌、夺眼球。“川医”也好、“南大”也罢,还不是两者代表了深厚的文化积淀、沉重的教育声望与崇高的学术地位?放眼望去,国内遍地开花的某某职业大学,倒没有一家为了“职大”的简称扭打地不可开交,恐怕就是极好的反证吧。
高校抢名,说起来捍卫大学文化,守卫精神家园,其实,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更多的是抢品牌、抢知名度、抢公众的眼球。不是笔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争一争、抢一抢,逃不了的一个本源是吸引学生求得生源,彰显招生气量。如此一来,非但是兄弟院校杀红了眼,更是露出大学的“小家子气”。
其实,大可不必为了一个学校简称大动干戈,更不必因名为他用而暗自伤神怆然涕下。何故,起码有两个层面的观点值得思考:一则,从历史传承、群众认可及至商标注册,倘若某些高校简称既已“盖棺论定”,旁者理应给予应有的尊重,一味掐架,只能伤了和气。二则,退一步说,即便他校仿称,只要不触及高校发展、教育公平,争抢又有何意?况且,如傍名牌之商品,一方面是监管打击,另外一方面,当徒有虚名、毫无内涵品质而言的商品走进卖场,终究为市场摒弃,为群众不齿。于高校而言,提升教师素质、提高办学水平才是扬名的成功法门。
“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反观如今高校,林林总总矗立的大楼,鲜见学术造诣高成的大师,却在为一个高校名称处心积虑地经营。只能说,高校抢名,榨出了大楼下面藏着的“小”来:风度轻、气量小、德性低,不谋教学谋争抢,不思学生思校名,不为学术为名利。
抢多了,就该累了。连奔跑的兄弟都偃旗息鼓,众声喧哗中结束了本季撕名牌大战,高校间抢名牌的战役也该落下帷幕了吧?
文/高创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高创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