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我刚来潮州,对潮州可谓是一张白纸,于是我找来了两本厚厚的《潮州市志》,然后花一年多的时间跑了50多个乡镇,那些名胜古迹、老字号我利用双休日去探寻,用自己的笔写些与潮州有关的随笔与散文,由此对潮州有了初步的认识。
认识潮州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当初有一本《认识潮州》这样的“字典”,或许可以缩短认识潮州的时间,如今《认识潮州》就摆在我的书架中。
翻阅这本《认识潮州》,我感受到一种力量,过去种种,前世今生,在白纸与红尘的间隙中,潮州是需要你细细品读才能认识并了解透彻的。寻找与回归,看似出与入,其实都源于对内心的探求和渴望。对于异乡人来说,潮州是异域。“异域作为文化负载和想象的空间完备的符号体系,永远对渴望逃往别处的人造成诱惑。”因此我们便需要寻找它,走进它,认识它。此书一一将“潮州”娓娓道来,民风民俗、名人贤士、民间艺术等如数家珍。你看那舞台上潮剧的浅斟低吟,你看那木雕与潮绣的精湛艺术,你看那鳞次栉比的明清建筑,然后悠悠漫步在这古老的街巷里,听着那悠然自得的旧时韵律……你可以感觉到覆盖于现今之下的层层历史,追寻那底蕴深厚的潮州文化。
“翻阅着这本图文并茂的书,我心潮如韩江水一样,激荡不已……”这是原广东省省长卢瑞华说的。他还说《认识潮州》一书,为保护和弘扬潮州的历史文化遗存做了一件大好事。所以说,不论寻找,还是回归,都包含着喜悦。对我们这些外乡来的人,是在寻找,而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潮州人来说,却是一种回归。本土的潮人与脚下的这块土地构成了认识的根本,很多东西久了已经成了习惯,你知道它总在那里的,也知道它将伴随着你的一生。而外乡来的人,随着时间推移,寻寻觅觅,终于在这块土地上寻找到了归属感。记得当年我写了《爱潮州100个理由》后,一位潮州八旬老者称我是个“老潮州”,“老潮州”增强了我的归属感。然而,不仅仅是异乡人需要走近潮州,认识潮州,而作为本地“土著”的潮人,更需要去小心翼翼去了解他、呵护它、珍藏它,将它妥善安置好。潮州历史悠久、文脉绵长,山川毓秀,人文荟萃,是一片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神奇的土地。
阿兰·德波顿说过,对于任何旅人来说,一个为求真知而进行的旅程,远比一个四处观光之旅得到更多好处。我比较愿意称呼潮州为“小城”,因为这座“小城故事多”。现代人面临着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渴望逃亡到别处获得心灵上的释然。不同于大城市的喧嚣与浮躁,“小城”潮州的慢节奏魅力在此刻显现,这或许是另一种寻找。潮州缘何是文化潮州,魅力潮州,《认识潮州》却会告诉你。处于“小城”之中的年青一代,他们也有他们的“异域”,是渴望出走的,而“小城”潮州更像拉着风筝的线,回归是肯定的。不同于儿时的记忆,《认识潮州》一书可以让你明白为什么是“小城”,因为那些美丽的故事,那些潮州小吃,那些古老的建筑……总让你魂牵梦萦。所以,在我看来,寻找与回归,是相通的。行走或者停留,都是内心发出的声音。潮州这片“潮人故里,精神家园”,只有当你认识它,对它的美丽了解更多以后,才能体会到它不同寻常的迷人之处。
“三杯热茶,数千年不曾冷却”,这是一段记录潮州的风土人情的视频里面所描述的潮州人文。听过很多说法,外人眼里的潮州似乎是神秘的,寻迹慕名而来,见之仿佛一个世外桃源,有着与众不同的语言,但也有着精明的商人意识与团结的宗族情怀,加上细致的菜系与出名的小吃等等。而对于生于此长于此的潮人来说,心目中的潮州又是如何呢?“有水的地方就有潮人”,这句话侧面说明潮人在外的数量之多,但无论走得再远,“潮州”两个字像有魔力般,融进了每个人的血液里,终究会回归到这个精神家园中。
不过我想,不管你走向何方,也不管你从何方来,不管你是“土著”的潮人,抑或是“移民”来的新潮人,要更好地认识潮州,都需要有这样一本《认识潮州》的“字典”。
文/洪巧俊
来源:红网
作者:洪巧俊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