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发炎的“阑尾”为何多年不切

来源:红网 作者:慕毅飞 编辑:夏熊飞 2015-09-07 00:07:36
时刻新闻
—分享—

  新华社日前发布题为《职称英语“阑尾”该切掉了》的文章,文章指出,职称英语根本无法提升考试者的应用能力,与大多数岗位的实际工作要求也关系不大,是典型的“阑尾”,阻碍各类人才脱颖而出。这一定能引发广泛的共鸣,因为它确属一条发炎多年的“阑尾”,曾让无数人疼痛难耐。奇怪的是,早在11年前,新华社已经质疑过职称英语考试,但十几年过去,无论民间和社会舆论的质疑声多么强烈,职称外语考试依然屹立不倒。新华社又一次吐槽呛声,这条“阑尾”会不会依然不切呢?恐怕难说。需要探究的是,它多年不切的原因究竟在哪里。
  
  将职称英语考试视之为“阑尾”,实在是因为它纯属多余。对于绝大多数的职称申报者而言,它既不是四肢七窍,没有实际功用;更不是五脏六腑,产生不了积极影响。若真为了职称而苦学英语,反倒有可能耽误申报者实际工作,这也就是它“发炎”的凭证。更要命的是,为了通过职称英语考试,弄虚作假,比比皆是。只要给钱,就能通过,这样的广告随处可见。我见过一个最极端的例子,一个连英语单词都不认识的人,居然通过了职称英语考试,因为他搞到了试卷,所有的选择题,都根据第一个字母来确实正确选项,换句话说,他根本不知道这选择题问的是什么。但这样的作弊,能够得到人们普遍的理解,人们并不觉得他过分。因为谁都知道,这样的职称外语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既然设置这个考试是不合理的,糊弄这样的考试就变得有些合理。职称外语考试的存在,已经让职称评定成了儿戏,最后让职称也失去了应有的权威与份量。弄出这个“阑尾”并长期执意不切这个“阑尾”的决策者,是不是该对这样的后果负责呢?
  
  职称外语明明是个“阑尾”,因为它对于提高实际的工作能力,根本没有作用;职称外语这个“阑尾”已经发炎多年,因为它的存在,酿发了大量灰色的利益链。诚如新华社的文章所言:报名、教材、培训、考试等各个环节都有人钻空子,甚至涉嫌违法,日渐异化成敛财工具。那么,顺理成章的追问就该是:不愿切除这个“阑尾”的决策者,很可能就是这个利益链的获益者,甚至有可能是主要的获益者。切除这个“阑尾”,就等于自断财路,因此,宁愿让这个发炎多年的“阑尾”存在,成为整个社会的痛,就是不愿切除。如果这样,纪检部门应该介入,自己不切,让别人来切。也不排除另一种揣测,那就是“懒政”。对事业没有敬畏心,对人民没有责任心。自己未必是获益者,但一旦切除,就会得罪获益者。明知该切,仅仅因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延宕敷衍,物换星移,十几年一晃也就过去。如果是这样,就该从失职渎职的角度进行问责,让有关部门的决策者为自己的“不作为”偿付代价。
  
  决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不能允许这种不负责任,不正确行使权力的现象存在。当前,国家正努力通过建立科学的国家职业资格体系,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让广大劳动者更好地施展创业创新才能。尽快切掉职称英语这个发炎的“阑尾”,应该不必再等新华社第三次呛声了吧。
  
  文/慕毅飞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慕毅飞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9/07/378478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