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藕塘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们有教室却不能进,原来是附近村民因为诉求没有得到满足,把两栋教学楼与食堂给锁了。为了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学校不是让学生自由活动或放假了事,而是要求所有老师按时到岗,并组织学生上体育课。在没有教室上课的情况下,确保了孩子们的安全,这一点,理应为学校负责任的应对措施点个赞。
探究这起事件的原委,原来是那些“要求出租房的租户小孩和家里亲戚的小孩在藕塘小学享受同等待遇”的村民,对于他们的过激行为,则应该予以批评。不说这些要求与招生规定是否相符,就算诉求是正当的,在得不到满足的情形下也不应该做出锁楼的行为,否则不仅有理变成了理亏,甚至还可能触犯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此付出沉重代价。理性的做法应当是派代表前往学校、教育局、政府部门沟通交涉,合理表达自己的诉求,甚至也可以向媒体寻求关注。总之,不管有何种诉求,都必须理性、合法地表达,走极端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好在村民锁楼事件没有朝着更坏的方向发展,事情得以解决有赖于各方本着尊重、理解的理念进行了一系列的理性协商与调解。新宁县委县政府、教育局和当地村镇干部及时地介入,帮助藕塘小学与村民协商解决;蒋光辉校长在短短数日“开了不下十个的协调会,几乎每天有一个会”;刚做完手术的黄小秋老师“轻伤不下火线”,在操场陪着学生一起站了两天;锁楼的村民最后也做出了让步,而其他村民也一直在关注此次事件,支持理解学校的工作,并自发在红网论坛发帖感谢辛勤工作的老师们。
可见,任何事情的解决都离不开沟通、妥协、理解、尊重,没有这些最基本的常识性理念作支撑,一味动粗,动不动就锁楼堵路,只会使得实际效果与解决问题的初衷南辕北辙。其实此类矛盾,在基层几乎天天会上演,虽说都是小问题,但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变成大问题,不仅影响了基层群众的正常生活,也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徒增社会治理的成本。因而我们应该向新宁县委县政府、教育局、藕塘小学的老师、校长以及家长们取取经,积极主动作为,以高度的责任感为使命,妥善处理矛盾冲突。
当然,通过各方的理解与尊重,孩子们终于能够坐进教室开始上课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是多方协商乃至妥协的结果,真正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教育资源仍然有限,学位不够的问题依然存在,如果得不到解决,类似矛盾与冲突依旧有可能随时发生,不能总让学生承受这些矛盾与冲突的代价吧?因而要想根治,就必须加大在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兴建教学楼,扩充师资力量等等。这就需要新宁县委县政府拿出魄力加大投入,当然更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的扶持与拨款。让每一个孩子的受教育权利都得到保障,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解决此类问题一劳永逸之法。
来源:红网
作者:肖襄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