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孤药”不孤,有赖医改深入

来源:红网 作者:宋鹏伟 编辑:夏熊飞 2015-09-16 00:01:54
时刻新闻
—分享—

  不久前,杭州萧山区一位出生不到8个月的韩果果患上婴儿痉挛症,进入浙江省儿童保健院进行治疗。医生说,用注射用促皮质素(ACTH)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医院没药,很多都是病人自己想办法买药。本是一盒仅售7.8元的普通药,在医院里时常难觅踪影,黑市上却卖到数千元。记者调查发现,关键时刻一些能救命的廉价好用药在现实中却成为“孤药”。(9月15日《北京晨报》)
  
  这边是等待救命的病患,那边是有心无力的药企,中间环节的不当干预和流通受阻,使得医患双方同为输家。黄牛无疑是赢家,但若是没有他们在中间的疏通和运作,有些病患恐怕是想花冤枉钱都花不出去,所以黄牛不过是最早发现和利用了这种体制弊端,暴利恰是现实畸形的某种反应。
  
  廉价好药,原本不应短缺,因为病人有需求,而厂家也有利润,何故会出现一药难求的局面?原因无非有二:一是长期以来的行政干预,即施行了十多年的药品限价政策,大大压缩了部分药品的利润空间,倘若这种药品的需求有限,药企便无法通过销量摊薄成本,于是就缺乏生产的动力;二是以药养医体制下,很多医院根本不愿采购类似需求有限又无利可图的药品,所以廉价药在采购端也会遭遇困境,进一步降低了药企生产的积极性。
  
  当务之急,显然是通过市场手段提高药企的生产积极性,并打其在流通环节的各个关卡。随着国家在6月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供求关系将在药品定价中起到主导作用,“孤药”困境必然会得到很大缓解。然而,“有利可图”只是必要条件之一,考虑到“孤药”多是需求少、用量少却又必须用的特殊品种,医院仍然缺乏采购动力,所以仅靠市场调节还远远不够,政府还必须加强对“孤药”的收储体系建设。例如,通过定点定量生产、国家统一收储等方式,让企业没有产销的后顾之忧,也让病患在危及时不必求助黄牛,仍可以通过适当的价格购买药品。类似的制度并非没有,但从多地的经验来看,还存在缺乏细化指标、药品目录不健全、调配速度缓慢、数据库不便患者查询以及监管不力等问题,使其很多时候形同虚设。
  
  医改的进一步深入,必将在广泛性与特殊性两个维度上解决类似问题。以药养医格局的打破,自然使得医院更多地为病患考虑,而不是唯利是图——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市场化与公益性的兼顾,也将更好地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与不畅的难题,使供需两端可以更好地衔接。
  
  “孤药”之痛,其实是医改尚未破冰之下的一个缩影,它再一次提醒我们:少数人的利益不容忽视,全面市场化只会让医疗事业走向歧途,而简单粗暴的价格管控并非药到病除,医改要想真正取得成功,要走的路还有太远太远。
  
  文/宋鹏伟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宋鹏伟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9/16/379344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