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我这里信号不好,听不清楚!”昨天,家住重庆市南岸区茶花小镇小区的刘女士,站在小区的公共道路上,拿着电话大声说着话。在这个小区里,和刘女士一样,要出门找信号打电话的,大有人在。为什么这里的信号会如此之差?这是因为,小区里的通信基站全部被拆除。而要求拆除通信基站的,正是害怕基站辐射会影响健康的小区业主。(9月30日人民网)
按理说,合理设置的通信基站,足以确保小区的信号良好。但咬定基站辐射有害健康的业主们,偏要以拉横幅、聚集抗议甚至损毁通信设施的过激方式“维权”,生生地将通信基站挤出了小区大门。其实,这样的“抵制”在电力系统确定变电站地址的的过程中也常常遇到:同样是基于对辐射的恐惧,当然,最后同样也是不了了之。而造成的后遗症,则是相关地区的电压不稳,正如茶花小镇通信信号不畅一样的结局。
其实,住户们的担忧大可不必:关于电磁辐射的防护标准,比起目前欧洲大部分国家规定的功率密度200微瓦/平方厘米的限值,我国规定的40微瓦/平方厘米更加严格,而2G基站天线前10米的功率密度仅为0.6微瓦/平方厘米,安全性更好。何况茶花小镇所安装的4G基站比之2G基站,辐射更小,且安装高度不会低于15米,更无需担忧。如果再比较人们居家常用电器动辄数百微瓦/平方厘米的辐射量,则会明白通信基站的辐射危害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
虽然恐慌源自无知,但既然能裹挟小区“民意”,显然还是有缘由的:经济的高速发展,既给群众带来实惠,也捎带了不少导致环境污染的“副产物”。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此类信息,加之人们一知半解的知识水平,使部分小区住户对诸如辐射一类的东西唯恐避之不及。同时,当前社会诚信的不同程度缺失,让群众不再一味相信有关部门的解释,而宁可信其有,不肯信其无。两者因素叠加,很容易形成抗拒合力。故当小区群众一旦认定某些危险因素降临时,便会反对者众,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颇有代表性的“伪民意”,即是这个道理。
尽管这类民意有时看似人多势众,但究其本质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伪民意”。须知,通信基站的建设,正是出于保障小区群众的通信需求,而部分群众源自误解误读基础上的抗拒,反而在损害自身的长远权益,故并不能代表本质意义上的民意。因而,有关部门对这类“来势汹汹”的“伪民意”,既不能压而不服,亦不能弃之不顾,更不能将之视为真正的民意一味顺应,而应普及知识、化解心结,最终将之转化为能够真正体现群众根本利益的民意。
就茶花小镇的通信基站建设来说,现采取“先退”的应对措施还是明智的。在群众认识一时不能扭转且情绪激动之际,若不顾群众感受,执意安装基站,势必事倍功半,引发群众的更多过激行为,甚至造成群体性事件。但“先退”并不是一退了之,而是退一步海阔天空,预留时间及空间去做好群众的说服、动员及转化工作,其目的仍然是最终完成小区通信基站建设。
遵从民意,顺应民意,无疑是政府工作的一个基点,但前提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弄清什么是体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意,什么是貌似有理、实则伤害群众核心利益的“伪民意”,从而有的放矢、沉着应对、顺势而为,最终实现惠及民生的初衷。
文/徐甫祥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徐甫祥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