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新华国际”客户端10月1日报道,继“扫货潮”后,不少中国游客的赴日游又多了一项行程--体检看病。为吸引中国观光客,日本2010年就曾通过决议,新设外国人“医疗签证”,促进“医疗观光”。但受2011年福岛地震影响,赴日医疗游从2014年起才逐渐兴起。日本旅游和医疗机构携手,开展面向中国观光客的医疗旅游项目,配备中文翻译。据悉,日本医疗水平在世界上有较好口碑,中国游客观光旅游也很方便,而日本居民奉行“有病先去诊所”原则,且大都就近就医,医院较少出现人满为患的景象。
日本国土狭小,人口密度很高,医疗产业布局均衡发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诊疗经验。而日本一些著名的电器和装备生产商,在医疗设备领域的技术水平也居于世界前列,可以让到日本体检看病的患者享受到一流的新式医疗设备和器械。日本医疗界较早试验启用智能机器人,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日本医疗产业的进取意识。当然,对于外国患者及游客构成最大吸引力的是,日本医疗等服务行业良好的服务水平。
在被称为“安倍经济学”的日本产业振兴政策之中,促进日本医疗产业发展是重要一环。在日本本国医疗产业已经无法通过继续改善服务水平和技术装备条件,来扩大本国市场的情况下,将闲置的服务能力打包为品牌产品,吸引外国患者及游客,可以说是一个明智选择。
对于部分中国游客来说,日本开放其医疗产业,可以增大体检、看病的挑选范围,能够在观光行程中顺带完成,并不显著增加相关的往来成本,整趟出行还会增加所获得的健康收益。在东京等国际大都市的一流医疗机构,日方医院的医师及医疗辅助人员,用中文及英文与中国患者对话,并不存在太大障碍。
有财力支撑赴日体检看病的中国游客(患者),在我国国内显然不是看不起病、找不到门道和渠道挂号及解决医院住院床位的一类。这批患者赴日游期间,解决了体检看病需求,可能会因此释放出所占用的国内部分三甲医院及名优专科医院门诊资源,一定程度上减缓国内相关医院“一号难求”的状况。考虑到日本医疗机构的受纳能力,因而不会出现中国患者无限度流向日本的现象。
日本医疗产业所吸引的这批中国游客(患者),是健康意识和支付能力最强的所谓新富阶层人士。这部分优质顾客及其消费能力的外流,对于国内部分医疗机构当然也要算一个显著的损失。但应该意识到的是,之所以会出现优质顾客的流失,一方面,长期以来国内部分地区特别是大城市医疗机构提供的诊疗、体检等服务,未能满足患者需求(这源自公共卫生投入不足、医疗机构管理运营体制改革滞后、医疗机构定性在公益性和市场化方向来回转移等体制下因素,并不能简单的归咎为国内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不高、意识不强),让国内患者愿意为更好的医疗服务埋单,甚至不惜远赴他国。我国的医疗主管部门及相关医疗机构,以及操刀医疗改革的相关部门,应当首先对改革推进滞后进行反思。
另一方面,全球化背景下,跨国间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增加,既然跨国上学、旅游甚至居住都变得越来越常见,到另一个国家看病,也不值得奇怪。
当然,仍然需要提醒指出的是,日本医疗产业技术发达、服务完善,与之同时体制弊病也突出存在,赴日看病同样存在误诊等风险。日本媒体去年10月曾披露,据日本厚生劳动省估算,日本每年与医疗相关的“意外死亡事故”在1300~2000件之间,近年因医疗事故导致患者死亡的案例更是屡见不鲜。这种情况下,我国旅游、出入境管理等有关职能单位有必要将这方面的信息向赴日游客进行通达,并及早与日方有关方面建立跨国医疗事故处理的协作机制。
文/郑渝川
来源:红网
作者:郑渝川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