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旅游景区资质也应该能上能下

来源:红网 作者:刘勋 编辑:刘艳秋 2015-10-11 00:10:36
时刻新闻
—分享—

  十一假期刚过,国家旅游局就公开通报取消山海关景区5A级资质。暗访发现,山海关景区存在价格欺诈,强迫游客在功德箱捐款现象普遍;老龙头景区擅自更改门票价格,景区环境和管理水平差等问题。依据国家5A级景区标准和评分细则,山海关景区已不具备5A级景区条件,并存在严重服务质量问题,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决定取消其国家5A级景区资质。(10月10日《新京报》)
  
  山海关景区被撤销5A级资质最大的看点,并非那些坑蒙拐骗的伎俩和一团糟的管理服务,而是自从旅游景区开展A级评定十几年来,对5A级景区最严厉的处罚是严重警告,撤销5A级资质则是头一遭。不可否认,这是贯彻落实旅游法关于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精神的生动实践,尽管距离旅客对景区行政监督管理的预期尚有差距,但这种进步值得充分肯定。
  
  众所周知,旅游景区的资质级别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最高级别的5A级资质更是各地旅游景区品牌建设的终极追求,因此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者以及地方政府无不对评定5A级资质趋之若鹜。长期以来旅游执法部门对旅游风景区资质的监督处于“能上不能下”的状态,也就是说获得5A级资质的景区数量只增不减,就如同很多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能力平平的领导干部一样,只要升上去就不会再下来。
  
  当旅游风景区的5A级资质终身制逐渐常态化之后,高处不胜寒的景区经营管理方自然就缺乏严格落实制度、创新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反正5A级的旅游资源几乎都是独一无二具有特殊的自然人文价值,再加上5A级的招牌,基本不担心客源问题,所以只需要坐地收钱即可。旅游景区资质的能上不能下的原因不仅包括评定制度的不完善,还包括来自利益相关方的阻力,尤其是地方政府,这种地方保护主义也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景区经营管理方的有恃无恐,摘牌对于旅游执法部门而言的确面对重重困难。即便是严重警告而不动真格摘牌,景区以及公众都会认为是旅游执法部门“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警告之后整改一番,风头一过涛声依旧,多次警告之后即使警告措辞再严厉也会失去威慑力,景区和公众也都不以为然了。
  
  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做的功课很多,景区的资质管理则是重要方面。本来是为客观评价景区的管理服务水平而设置的资质评估制度却沦为金玉其外的包装,完全背离了制度设计的初衷,静态的能上不能下与动态的管理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导致名不副实的5A级资质景区屡见不鲜,旅游立法及执法部门应该建立健全评估制度,实现景区资质的能上能下,关键是要实现能下的常态化。景区资质的能上能下的依据只能是服务管理水平,而不是地方政府的阻力或者景区的名气,执法如果处处顾及各种阻力和名气,那么执法监督就会失去权威性和公信力,执法部门就会成为那些弄虚作假、名不副实景区的帮凶,沦为那些破坏旅游市场健康发展者的代言人。
  
  文/刘勋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刘勋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10/11/381069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