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生成农夫,劳育不落空

来源:红网 作者:杜建锋 编辑:刘艳秋 2015-10-16 00:11:05
时刻新闻
—分享—

  一组“农田耕作”照片近日在网络中传播,在夜幕下,一群人打着手电在栽种作物,有人用手扶式拖拉机耕种,有人拎起水桶向农田内浇水。这一幕并非发生在某农村地区,而是出现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校园内,正在挥汗耕耘的是锦城学院的在校学生,因此这组照片迅速引起热议。(10月15日《北京青年报》)
  
  在职大学生种地,而且必须修够劳动课的学分才能毕业,这多少打破了人们对以“读书为主要任务”大学生的印象。近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不少学生化身为农夫,浇水施肥,连夜耕种,这样的“农田耕作”再配以学院标志性建筑物,让人感觉恍若隔世。其实,这是1万多名锦城学院学生的必修课,所有学生不分专业都要参加农场劳动课,完成32学时才能够顺利拿到“毕业通行证”。
  
  事实上,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经提出很多年了,可在现实中,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智”往往是一支独秀,“德、体、美”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得到一定重视,而排在末位的“劳”在大多数时候都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从小学到大学,劳育几乎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地位,过度强调脑力劳动而忽视体力劳动的结果,使懒成了不少大学生身上的通病,宿舍脏乱臭视而不见,宅在电脑面前一天不挪窝,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他们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比如看不起初级劳动者,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果实,把扫地、捡拾垃圾等看作“下等人”的工作等,长期忽视劳育的恶果得以显现。
  
  即便从更宽阔的视野来看,在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劳动课也一直在高校很盛行,直到改革开放后,高校才逐渐淡化甚至取消了劳动课。而在台湾地区,台湾大学、台湾中山大学等高校均开设了劳动课。高校开设劳动课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只有重视了劳动教育,劳动最光荣才会深入人心,劳动才会成为一项崇高事业,学生才会发自内心的接受并喜爱。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成了农夫,耕种“老手”教授学生如何耕作,老师“手把手”传授学生劳动技巧,让学生在躬耕之中体验到劳动之趣,“亲手碰到泥巴,才能知道什么是奋斗,什么是劳动”。只有如此,类似南昌某大学的学生以“伤害尊严”为借口,集体抗议清扫厕所,轻视劳动、鄙视劳动的现象才不会发生。
  
  当然,劳动教育应该是一贯的,从小学到大学都不应该出现断层。如今,大学劳动课教育渐成风气,中小学也应该加强劳育。于此而言,2015年8月,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切实抓好相关课程、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家务劳动等关键环节。或许,中小学不同于大学,应试教育的压力更大一些,但这不是不开设劳动课的的理由,只有教育工作者抛弃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引导广大学生认识到“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我们的劳育才不会落空。
  
  文/杜建锋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杜建锋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10/16/381490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