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尾,正是各地经济统计数据密集出炉的时节,与此同时,一些“注水数据”也随之泥沙俱下,引发公众质疑。统计乱象的背后,“数据出官,官出数据”的扭曲政绩观无疑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效应。(12月29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中国纪检监察报》称:“注水数据”和老百姓偶尔遇上的“注水肉”并无二致,背后都有不可告人的利益驱动。猪肉商给猪肉注水,无非是想通过加码来提高经济效益,但是注水的猪肉吃起来无味,老百姓深恶痛绝。注水的数据也是同样的道理,表面上看起来“很丰满”,实际上只是“虚高”,并无实际价值,而且会给国家和社会制造错误的讯息。菜市场不容许注水猪肉的存在,社会经济发展也不容许注水的数据。
在上级考核、职务迁升和地区竞争三大利益驱动下,一些地区领导干部公然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给经济发展数据注入大量水分,实现了“年年有增长”,而且创造出了“功绩卓越”的“体面政绩”。而注水数据带来的利益,则是地区发展排名靠前、上级表彰和领导职务迁升三重大利。给数据注水,实际上比给猪肉注水还容易操作,只要在数据上稍作技术处理,便可以瞒天过海。
但是注水数据带来的危害远比注水猪肉要大得多。一方面是成为领导政绩虚增、迁升的砝码,导致一个毫无能力的官员可以依靠假数据将自己的能力拔高,无德无能无才的领导便可能获得提拔和重用。第二个方面是给地方从政环境营造不实之风,一个地区和部门一旦数据造假,就容易引发整个地区部门的数据造假之风,为了不落后,只有不断造假才能“迎头赶超”,才能不在末尾被问责。第三是给国家掌握情况、制定政策提供不实依据,“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没有真实准确的基层情况,国家在制定大政方针的时候就难以“对症下药”。第四是损害政府公信力,一旦经不起推敲的数据见诸报端,既让公众笑话,也让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这种虚假数据上的攀比、面子工程的比拼、造假技巧的推陈出新就是一种变相的腐败。”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腐败分子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官员数据造假也是一种腐败,但是能不能遏制这种新的腐败,关键还是要看我们纪检监察部门能不能铁腕执纪、严肃问责。
白吃两个苹果、爆粗口等官员暴露出来的小问题都难逃法纪制裁,问责数据造假能否也像问责这些问题一样照打不误呢?从操作实际操作层面来看,似乎并非易事。其一,数据造假以及造假多少,显然是来自一把手的“指示”,查处一把手肯定要比“拍蝇”难,地方纪检监察部门敢不敢是个问题。其二,数据造假带来的好处涵盖所有部门,挤干数据含水量,就是挤干自己的利益,地方纪检监察部门愿不愿意又是一个问题。
所以,笔者认为,要确保地区经济发展数据准确、真实,必须依靠纪检监察部门的铁腕执纪,问责和处罚数据注水官员必须像处罚干部贪污腐败一样不留情面,而且要按照落实“两个责任”的要求,对数据造假现象同时问责一把手和纪检干部。只有严厉的问责,才能让干部不敢造假,也才能遏制数据注水的乱象。
文/李丁乔
来源:红网
作者:李丁乔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