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诚可贵,李晓东坠楼身亡是否为意外,公众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却是不争的事实,从李晓东坠楼事件放眼整个官场,官员坠楼频发,似乎成了腐败官员一死百了的新常态。
纵观官员坠楼事件通报消息,多用“抑郁”、“失眠”、“情绪低落”概述,李晓东是不是也是患有同样的精神疾患而坠楼,从目前调查结论看,缺少令人信服的依据支撑,从他的几个部下先后落马的事实推论,公众更愿意相信是畏罪坠楼。不是自己心中有鬼,不是因为担心贪腐行为暴露,不是预知等待他的没有好果子吃,为什么要坠楼?从一定角度上说,这是死人为保护活人的一种方式,牺牲自己保全了家人既得利益,以及利益链上的贪官。当“意外”频生,相关部门继续用“意外”难免就遮不住羞了。
不可否认,有些官员自杀,也许真的与腐败无关,确实是患了严重的抑郁症所致,但是在官场大力反腐败的当下,官方若以一味用意外遮羞,不去积极地对个案深入调查,统统对自杀官员做出“工作压力大、抑郁症”的定论,确实难以服众,舆论与公众习惯性地做出有罪推论,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如何避免坠楼成为腐败官员保全利益链的新常态?应对腐败官员坠楼等自杀行为,最有效的干预是创新机制、织密法网,查他个死无遗赃、案不漏人,决不能让官员死得不明不白,去得无忧无虑。当然还有必要在反腐行动中优化细化工作流程,让那些不干不净的官员放弃死念,自首求赎,争得生机,这也许是相关部门应该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文/言石
来源:红网
作者:言石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