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快播庭审变成“技术切磋”的喜与忧

来源:红网 作者:向定杰 编辑:刘艳秋 2016-01-10 00:15:28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备受社会关注的快播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在北京海淀法院开庭,而庭审内容也迅速成为亮点在网上引起热议。诸如“盘点吊打快播的那些神对话”、“快播CEO王欣当庭不认罪精彩语录”、“今晚我们都是快播人”等段子流传甚广。(1月9日《北京晚报》)
  
  法庭辩论的精彩第一次惹起这么多人的关注,确实少见。究其原因在于网络直播平台搭上了手机、社交、弹幕,加之“快播案”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就注定会让民间的趣味走上舆论的中央,而法律的“权威”似乎被挤压到幕后。
  
  被告带着程序员般的思维抛出:“技术并不可耻”,一下子扯出类似“鸡和蛋”的悖论。不少人被这样的逻辑问题绕的大呼“烧脑”,但纵观其辩护,背后一条十分清晰的主线是,他们试图在人们心中树起旁观者的角色,将责任推卸给技术而不是管理、推卸给行业而不是公司,推卸给众人而不是自己。
  
  诚然,在法庭上坚持无罪辩驳也是不可剥夺的权利。我们也乐见允许充分的答辩,不管涉及的技术问题有多么难以界定,还是被告的说辞有多么“蛊惑人心”,都是法制进步的必经过程。不得不承认,本案中被告给控方上了一堂科普课。在这个急剧变化更新、需要快速学习的年代,如果公、检、法机关对待证据不严谨、操作上有瑕疵,就可能让一些违法犯罪钻了空子。
  
  此外也需警惕:大众舆论不能搞媒介审判。如果由于公诉方的准备不足,便认为快播洗脱了涉黄嫌疑,并奔走相告地称“快播无罪、快播不黄”,就是典型的掩耳盗铃。应该看到,一些基本的事实是清楚的,世人心中自有定论,并不会因为程序问题就此搁浅。
  
  不可否认,曾经不少互联网公司都有着并不光彩的灰色一页,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律的完善,大部分企业家认识到要依法依规正当经营,主动告别了过去的野蛮生长,主动寻求转型升级,而还有部分人沉湎赖以谋生的商业模式不能自拔,结果触发了高压线。技术的创新当然不可耻,但刻意漠视技术的伦理属性,滥用技术的人就是可耻的。
  
  身处网络时代,铲除“黄毒”任重道远、值得忧虑,迫切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公民的多方合力。这不仅关乎互联网行业未来的健康持续发展,更关涉到社会道德与风气,特别是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自国家采取净网行动以来,网络空间清朗之风取得一定成效,在未来还应当加大对非法利益链条的追根溯源、深挖彻究,防止死灰复燃。
  
  文/向定杰

来源:红网

作者:向定杰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01/10/388394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