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惊闻“老马哥”与世长辞

来源:红网 作者:高福生 编辑:田德政 2016-01-13 09:07:15
时刻新闻
—分享—

  (马而立2011年在常德石门参加红辣椒评论研讨会留影)
  
  1月12日上班前打开脑,习惯性地浏览一下红网论坛的“时评人家”,一篇黄春平先生发布的《默哀!时评老汉马而立(张晋康先生)辞世》的帖文,让我心头一沉。刚开始还以为是有人在聊吧恶搞,但当看到随帖附上的山西青年报的链接和一整版悼念张晋康老师的文章时,不得不相信这并非愚人节的玩笑。年仅62岁的马而立走了,而且是在2015年的12月10日就因病与世长辞,去了天国。
  
  遗憾的是,山西的时评作者没有立即在圈内传递这个噩耗,让我们这些因红网红辣椒评论相识而结缘的时评人,在互联网风生水起的当下,尽管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网络上的重大新闻,尽管天天在使用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却把一位同道人驾鹤西游的消息足足往后“推迟”了一个月。虽然知道这个噩耗太晚,“新闻”已成“旧闻”,但笔者还是惊闻如昨,心如刀绞,眼角潮湿,往事历历在目。
  
  我与马而立(张晋康)老师因红网相遇,因红网结缘。2007年,红网第二届时评研讨会组织去湘西凤凰采风时,马而立与我都是其中的采风队员。其时,我久闻马而立的大名,此前也读过他一些作品,但并不知道马而立就是张晋康、张晋康就是马而立。直到开会时看见资料中名字后附带的括号,才知是同一人。此次研讨采风,多是全国各地来的新面孔,便选择性地慕名与老马多搭讪了几句。初次见面,老马给我的印象不仅高大(估计有一米八几),也平易近人,还喜欢与烟鬼老杨和美女斐燕们开玩笑,趁机用卡片机给他拍了几张采风纪念照片。
  
  第二届“红辣椒评论”年度颁奖暨时评研讨会后,红网的“时评聊吧”(现时评人家)也异常活跃起来。马而立与毕文章、弹无虚发(吴忠)、斐燕、黄春平、王志顺等人,在独木桥自横的“煽风点火”下,借“聊吧”平台谈经论道,评头品足,嬉笑怒骂,把“聊吧”炒得红红火火。马而立虽然年纪比大家大,但胸怀宽阔,跟贴留言幽默风趣,不怕调侃,让人刮目相看。后来读田德政一篇《马而立:老马不识“途”》的推介小文,让我更对马先生的为人、为文敬意油生。
  
  第三届红辣椒时评研讨会时,我与马先生成了“老朋友”。报到后,我特意到他房间找他聊天。老马善谈,是那种交心的谈,兄弟般的谈。他说他虽是媒体中人,但学历不高,初中只读了两个月,写时评也是“新手”。但老马的评论,篇篇都有出彩之处,态度严谨,文笔工谨,条理清楚。老马有两个我不擅长的爱好,抽烟、喝酒。他的烟瘾不是一般的大,与老杨有得一比,据说酒瘾也了得。会后组织去浏阳参观胡耀邦故居时,老马主动提出与我和另外几位时评作者拍了合影。在大围山漂流时,他没参加漂流,一个人蹲在路边给大家拍了不少漂流照。
  
  2011年,第六届红辣椒时评研讨会在常德石门举行。这一次,马先生也过来了。其时,我的相机已鸟枪换炮,与老马留下了多张合影。老马虽是媒体中人,但却与我及陈庆贵、罗真如等业余写手打得火热,亲如兄长。至2012年第七届红辣椒时评研讨会在衡阳举行时,老马说他快要退休了,热情邀请我、陈庆贵等人去山西玩。其时,我已发现老马的身体有点不对劲,开会时虽是大热天,但他的汗出得特别多,参观石鼓书院等景点时,整个上身上全湿透了。我们也趁机劝老马珍惜身体,少抽烟、少喝酒、少写评论,有空多到外面去透透气。
  
  没有想到,衡阳一别,竟成了永别。这些年,我因年龄、视力和工作关系,只是偶尔写几篇小文,离时评圈已渐行渐远,与一些文友也没了过往那般联系。而老马,从他下属的悼念文章中得知,亦因退休和身体原因淡出了时评圈子和他心爱的“时评聊吧”。62岁,正是享受人生的大好时光,而老马,却撒手人寰,真是天妒英才,让人遗憾。红辣椒评论十届研讨会,除2015年第十届我因要照顾老母未参加外,其余九届都有幸参加。而老马,亦与我在红网打造的这个平台上四次相聚,虽不在一地,交流也不多,但情投意合,算得上是有缘之人。
  
  “遗世文章多灼见,平生业绩足千秋,扶桑此日骑鲸去,华表何年化鹤来”。老马哥,新年好!在此特为您点上一根湖南的“芙蓉王”,敬上一杯湘西的“酒鬼酒”,给你送行。愿天堂里的你,将不再有疾病和痛苦,请安息并一路走好!

  高福生/文

来源:红网

作者:高福生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01/13/388636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