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媒体披露所谓“清水衙门”贪官的贪腐案例来看,有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或多或少的利用了手中的权力。扶贫系统中的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行为,气象部门可以通过垄断新盖建筑防雷检测业务,从中谋取私利,环保部门手握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的生杀大权,信访系统掌握着考核排名权、信访销号权、信访解困经费分配权,统计系统有人以“数”谋私,搞权力寻租,农林牧副渔系统可以骗取各种国家政策性补贴。
看看这些“清水衙门”的官员,哪个不是利用手中权力进行的贪腐行为?不管贪腐的金额多与少,起码这种贪腐的性质是一致的,并且造成清水衙门“水不清”的原因也是相同的。权力失去了制度约束,贪欲就如同墨汁一样让曾经的清水变了色。
其实对于腐败来说,无论是所谓的“清水衙门”,还是“油水衙门”,说到底都不在于所在单位与部门的“贫富”问题,试想一下,连“3分钱也不放过”贪官,你放在哪里都会出问题。一个人只要有贪欲之心,他就会变起花样来贪腐,“雁过拔毛”、坐地分红,只要手中的权力没有受到制度的监管,贪腐就会成为必然。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语境下,我们不仅要紧盯重点领域和重要部门甚至重点岗位,也要把所谓的清水衙门纳入监控范围。全面就是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只要涉及权力与利益的领域或部门,都应有严格的制度规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不只是一个认识问题,必须要落细落实,不仅要有制度,更要严格执行,不能有漏洞,不能让制度成摆设。
同时,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也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首先要从思想意识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只有自身做到风清气正,才能经受得住各种诱惑,才能自觉遵守制度规定。对于这些清水衙门的贪官来说,应该说自己也知道制度规定的红线与底线,但在贪欲之心的驱使下,也就开始了铤而走险,结果成为了被查对象。这些教训可谓深刻,值得深思与反思。
文/张闲语
来源:红网
作者:张闲语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