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代表委员也要弃“挑衅”迎“挑战”

来源:红网 作者:江锡钰 编辑:夏熊飞 2016-03-04 00:07:52
时刻新闻
—分享—
  王国庆说,有些发言人会觉得记者提问就是找麻烦,跟自己过不去。我在和一些同志交流时告诉他们,记者提问不是“挑衅”而是挑战,如果你有两三次被记者逼得走投无路,逼到墙角,最后又能成功解围,水平很快就上去了。(3月3日《北京青年报》)
  
  全国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现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的副主任,但他做过驻外记者,主持过媒体和政府外宣,现在还兼任着重庆新闻学院的院长。由这样一位“新闻业内出身”的官员来担任政协大会的新闻发言人是很合适的。
  
  王国庆是业内出身,他自己表示最喜欢的角色还是记者,因而他对记者的工作有着深刻的了解。他的记者提问不是“挑衅”而是挑战的观点,应该是“发自肺腑”的感受。然而,一些没有新闻从业经历的官员担任新闻发言人或回答记者的提问,心存反感,认为记者的追问是“挑衅”,要么反唇相讥,要么躲躲闪闪也是司空见惯的。
  
  王国庆作为新闻发言人对同道的劝勉自然是很中肯的,作为公众也希望有更多的新闻发言人能真诚坦率地面对记者的提问,通过记者的传播,向公众及时准确地提供他们最关心的信息。这也是新闻发言人的分内工作。
  
  现代社会,新闻媒介是沟通上下左右的桥梁和纽带。不仅是新闻发言人,每一个掌握着公共信息的官员或其他社会人士,都应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迎接记者的“挑战”。诚如习近平同志近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所言,“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
  
  两会的代表委员虽然不都是领导干部,但领导干部所占的比例是不小的。其他各界人士也是代表各地各界的人民群众来参政议政的。毫无疑问,提高媒介素养,增强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也都是分内的工作。王国庆所言,同样适用于两会的代表委员。
  
  每年的全国两会,上会的中外记者数千人,他们所代表的媒体,这些媒体的受众,诉求不一,兴趣各异。他们寻找的采访对象既有“普遍撒网”,逮谁问谁,也有“重点培养”,套近乎挖料。由于媒体和记者的风格不同,记者采访提问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时记者的提问、追问看似严苛,步步紧逼,其实都是为了追寻事实的真相,这是记者的责任。这样的敬业精神,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换一个角度看,采访对象如果角色变为受众,不也希望通过媒体获得更准确更客观的信息吗?
  
  明白了这个道理,两会的代表委员理应大大方方甚至积极主动地接受记者采访,克服不愿、不敢、不屑的心理和“冷战”思维,实事求是、坦率认真地回答记者的问题。如果动不动就把记者的尖锐问题当作“挑衅”,那样只会疏远和媒体的联系,错失通过媒体释放有利于自身工作信息的机会。这样的“错失”,实际上也是履职不到位的表现。
  
  文/江锡钰

来源:红网

作者:江锡钰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03/04/392421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