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校热衷包餐制,别把学生带沟里去

来源:红网 作者:郑渝川 编辑:夏熊飞 2016-03-17 00:05:25
时刻新闻
—分享—
  河南省驻马店市的上蔡县三中(原芦岗一中)被曝向学生按周收餐费,学生饭卡余额没吃完每周都要被清零。据悉,该校两周前开始实行这项收费制,学生每周日返校时要缴纳下周餐费,男生50元,女生45元。受访学生均表示对学校餐厅饭菜质量的不满。上蔡县教体局值班工作人员接受电话采访称,学校使用“包餐制”是通过实际论证的,该县不止一所学校这样做,目的是为学生好,因为一些学生用家长给的钱乱买东西、上网。(3月16日澎湃新闻网)
  
  在上蔡县三中的餐厅,男生早餐和晚餐3元、午餐4元,女生每餐3元,这个价格不算贵。学生如果不在学校餐厅就餐,外出吃饭,肯定不止花这点钱;就算是回家吃饭,依照现在的物价水平,3-4元要想做出一餐饭,那可不是件容易事。而学校餐厅(食堂)能够提供这个价位的学生伙食,如果不考虑可能存在的财政补贴,应当是较大的采购、生产规模降低了成本。
  
  上蔡县三中(按照当地教育部门的说法,还应当有其他一些学校)采用的“包餐制”,肯定有降低学生家庭为了孩子就餐费用的考虑。采用“包餐制”,还有定期清零学生饭卡余额的机制,可以避免学生到点不吃饭而改吃零食——心理学家揭示指出,人们普遍存在一种损失厌恶的心理,即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或损失,损失带来的负面感受要远大于收益创造的愉悦。从这个意义上讲,“包餐制”预收费,收费数额恰好是学生每周在校每一餐餐费的总额,少吃一顿是损失,借助学生及其家长的“损失厌恶”心理,可以起到抑制学生不吃饭改吃零食、拿饭钱去上网等有碍健康的作用。
  
  “包餐制”这个提法或许不多见,但这种做法一直以来就很有市场。许多地方的教育部门、学校都喜欢采用这种做法(定期清零学生饭卡余额,这倒是上蔡县三中的“发明”),上述两方面原因更多时候被学生看成是冠冕堂皇的幌子,而学生们会倾向于认为真正原因在于,“包餐制”包住了客流,无论学校餐厅(食堂)的饭菜有多糟糕,餐厅(食堂)经营者都将获得稳定的收入。学校的餐厅(食堂)发包环节通常都存在较大的不透明性,学生们当然有理由怀疑“包餐制”、早中晚餐时间不许学生出校门、不准学生入校时自带任何食品等类似的限制学生选择的举措,都是为了保证餐厅(食堂)、小卖部经营者以及与之存在利益传输关系的校方人员的利益。
  
  “包餐制”+定期清零学生饭卡余额这样一个组合,旨在限制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在接受学校监护期间,对不健康食品或其他休闲娱乐行为的选择。这也是上蔡县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有底气向采访的记者提供辩解,宣称“通过实际论证”“是为学生好”的原因所在。但教育部门和学校却并没有从尊重学生意愿、保障学生健康权益的角度,对餐厅(食堂)设计一套可以以学生体验评价为依据的考核制度,推动餐厅(食堂)改善经营。这样一来,必然将使得学生及在校吃饭的部分教职工,会与餐厅(食堂)经营者之间加深矛盾,学校方面也将无法撇清与餐厅(食堂)经营者存在不当利益关系的指责。
  
  更关键的是,“包餐制”的出台和运行,自始至终都没有考虑过学生意愿、听取学生心声,而是从教育部门和学校“实际论证”认为会很有作用的实用主义角度出发,这样的行事方式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学生在校所接受的不仅仅是文化教育,还有校方、教师引导及具体行为传递的价值理念、行为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如果一所学校热衷于阳奉阴违,对上级部门是一套,对学生是一套,频频乱补课、乱收费,这对于学生理解和接受道德价值会形成严重的侵蚀。
  
  而像上蔡县三中推行“包餐制”这样的做法,讲求的是目的为上、手段有效,至于追求某些方面的目的及采用的某些手段,是否需要尊重利益相关者的意见,是否需要进行平等沟通来避免行事偏差,都不在考虑之列,与其他领域的“GDP冲动”、财务报表“修饰”(造假)等做法如出一辙,这就是在进行功利第一、实用至上的理念教育,是一种最坏的价值观传导。
  
  文/郑渝川

来源:红网

作者:郑渝川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03/17/393589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