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鹿原》是其成名著作,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以及文论集《创作感受谈》。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陈忠实小说自选集》,《陈忠实文集》,散文集《告别白鸽》等。1997年获茅盾文学奖,其中《白鹿原》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已发行逾160万册,被改编成秦腔、话剧、舞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
一位深受读者好评且多产的作家就这样驾鹤西去,不禁令人扼腕叹息,但他留给我们的文字却是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陈忠实大部分时间都躲在西安市东郊灞桥区西蒋村的老家旧屋里,一求耳根清净,二求读书弥补文学专业上的残缺,三求消化他所拥有的生活资源,创作出数量上越来越多、质量上越来越高的文学作品来,直至一九九二年以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白鹿原》而一鸣惊人。
一鸣惊人不是短时的爆发,而是厚积薄发,只有德和才累积到一定程度才会有“薄发”,才会一鸣惊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而陈忠实就是以他触入中国大地的笔头吹响了时代的号角,代表了时代的风貌,引领了时代的风气。陈忠实以他的沉淀“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给了人们一个思考的精神家园。
陈忠实的风华应是文艺工作者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同几位艺术家交谈过,问当前文艺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地说了两个字:浮躁。一些人觉得,为一部作品反复打磨,不能及时兑换成实用价值,或者说不能及时兑换成人民币,不值得,也不划算。这样的态度,不仅会误导创作,而且会使低俗作品大行其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浮躁的气氛出不了精品,浮躁的气氛把人引向歧途,浮躁的气氛是没有担当的表现。当下的文艺工作者更应该多在艺术的老家旧屋里沉淀自己、升华自己、成就自己,只有摒弃浮躁才能留下精品,才能坚持“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的职责本位。
千言万语留不住,万语千言都是情。记住陈忠实,就是做一个“忠实”的读者,品读他的情怀与担当。
文/罗登
来源:红网
作者:罗登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