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竺 (新乡医学院)
近日,永辉超市因部分门店在现金支付时存在“反向抹零”的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5月1日,永辉超市发布整改说明,承认在重庆、河北、北京等地的部分非调改门店确实存在这一问题,并宣布自4月29日起,所有门店将全面执行新规,确保顾客实付金额不高于标价。同时,对消费存在分位差额的顾客启动服务补偿。(5月1日 《新京报》)
“反向抹零”,指不法商家将零头超过5就往上抹。从表面看,分币差额不过几分钱,但积少成多的商业逻辑不容忽视。这种现象在现金交易场景尤为突出,背后既有分币流通性降低的现实困境,也暗含企业对消费者知情权的漠视。在扫码支付日益普及的今天,永辉超市作为全国拥有超千家门店的零售巨头,仍出现此类基础性服务漏洞,反映其内部价格管理机制存在系统性缺陷。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件并非孤例。2022年大连某餐饮店因“反向抹零”被罚4000余元,2023年厦门某超市因此被立案调查,这些案例均指向同一个问题:在电子支付时代,实体商业的计量规则是否需要重构?商家通过“四舍五入”规则每年可额外获取更多的营收,这种“隐形溢价”在客流量大的零售场所尤为明显,显然这已超出简单的“技术失误”范畴。
整改措施背后,更需关注消费者信任重建的难题。虽然永辉承诺“全舍”并补偿差额,但《中国消费者报》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企业应先主动公示计算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明确规定,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笔者认为,商家可以在收银台张贴“舍入规则说明”,使用专用零钱箱存放分币差额,定期公示资金流向。这种透明化管理既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又将零钱处置纳入社会监督。
消费者权益保护从来不是“小题大做”。当企业执着于智慧零售、元宇宙卖场等宏大叙事时,更需警惕“科技傲慢”对基础服务质量的侵蚀。每一分钱的公平交易,都关乎市场经济的诚信基石。希望此次整改能让消费者不必再为“零钱困境”耗费维权成本,也让商业文明真正落在每一笔交易细节之中。
来源:红网
作者:陈竺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