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开始,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的大街小巷,一个特殊的群体显得很是“扎眼”。他们或是提着笤帚,或是抓着抹布,胳膊上的红袖章,又将这一群体与环卫工人相区别。任城区为“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暗访考核”,发动了全区“各级各部门立即进入临战备考状态”。而公务员“扫街”,正是动员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有当地市民、网友质疑,公务员上街执勤是“不务正业”,甚至会影响机关办事效率。(8月4日《新京报》)
公务员佩戴红袖章,冒着酷暑、流着汗水,忙忙碌碌顶着太阳打扫着任城区的大街小巷,原本是以身作则、为民服务的典范之举,结果换来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作秀”“人浮于事”“不务正业”的质疑之声。为何“扫街”公务员干了活还受埋怨?归根到底,此举并非缘于自发,而是一场被动式“临战备考”。
干部“扫街”要警惕“一阵风”思想,谨防沦为“应付性”扫大街。干部“扫大街”本无可厚非,毕竟机关干部走出政府大院,走向街头清理垃圾也算是中国特色的亲民行为,然而类似卫生整治活动更像是领导迎合上级检查的“人造景观”。运动式“扫街”无疑违背了公务员自发为民服务的初衷。
动员济宁公务员进入“临战备考”状态来应对专家组“小区暗访”,颇有应付检查之嫌。动员那么多干部扫大街,可能一定程度上会提高社区整洁度,但却并不能保证干部撤离后,能继续保持城市社区的干净、卫生。一时的光鲜亮丽也背离了创建卫生城市的初衷。
当然公务员扫大街并不能一棍子打死。如果是公务员在业余时间自发地清扫街道,相信群众都会举双手赞成,也不会吝啬自己的赞扬之声。群众质疑和反对的不是“扫大街”这件事,而是能不能本着为民服务的初心,少一些“作秀”、多一份“务实”地为老百姓扫大街。
公务员“扫街”虽好,但不能“按下葫芦浮起瓢”,只顾着扫大街而忘记本职工作。不能为了分外之事扫街而耽误岗位职责,这样即使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工作负担,也无疑会耽搁前去政府办事的群众时间,虽然扫大街也是出工出力的实际工作,但却降低了公职人员的工作“有效度”,也是一种变相的人力资源错配和浪费。
真心希望领导们本着为民务实清廉的执政理念,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好钢用在刀刃上”,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高效地分配到服务群众的各个岗位上。这种“命令式”扫街运动能少一些就少一些吧!
文/苏小北
来源:红网
作者:苏小北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