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脱贫攻坚须警惕“阿Q”思想

来源:红网 作者: 马烨 编辑:夏熊飞 2016-08-21 00:11:10
时刻新闻
—分享—

  在扶贫攻坚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的当下,各地扶贫开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在一些地方的“回头看”工作中却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其中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地方政府与基层群众“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扶贫干部“热火朝天”,而部分贫困户却坐等物资,对自己脱贫持无所谓态度。

  这让笔者想到了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关于“阿Q精神”,《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定义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欺凌弱者、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等妙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这种思想在贫困地区也有存在,多年扶贫工作难见成效,贫困户久扶不起,不是他们不能致富,而是缺乏脱贫致富的勇气和勤劳实干的精神,自我麻痹、自我安慰的思想过于严重。

  有的贫困村对于政府帮扶制定的产业发展规划参与度不高,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扶贫工作难见起色。群众如若没有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不愿积极参与进来,即使政府投入再多的资金,也难叫醒一个“沉睡的人”。如此被动式的扶贫,纵然付出再多,纵然帮扶再多,也无非是光鲜一时,难以长久。

  “扶志”是扶贫工作的基础,在脱贫攻坚中,群众是行动的主体,脱贫归根结底受益的也是群众。对于基层政府来说,一方面,要注重政策宣传,用通俗易懂的农家话将中央扶贫政策和本地为扶贫工作争取到的资金和产业发展规划宣传到每家每户,激发贫困户的干事激情。另一方面要帮助群众明晰“扶贫”与“民政救济”的区别,打断他们“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思想,实现从“要我富”向“我要富”的转变,要帮助贫困村形成符合实际的产业发展的规划,并落实到实处,真正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扶贫攻坚战役中,群众注定是主人公,这就要求贫困群众必须扭转“事不关己”的思想,坚定脱贫致富的理想信念,以行动落实目标,艰苦奋斗,真抓实干、齐心协力,把脱贫攻坚的战役打响打胜,致富就指日可待。

  文/ 马烨

来源:红网

作者: 马烨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08/21/406552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