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孩子情商岂能寄望于情商培训班?

来源:红网 作者:磊磊 编辑:夏熊飞 实习编辑 林旻煜 2016-10-18 00:03:28
时刻新闻
—分享—

  在南京的一些闹市区,情商教育培训班的宣传单经常会被递送到路人手中。这时常会让人产生疑惑:情商教育机构教些什么?孩子们是否真的能从中有所收获?(10月16日中国新闻网)

  如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可谓是“倾其所有”。从文化充电,到才艺养成,再到情商培训,凡是普遍认为对孩子未来发展有利的课程,家长都会不遗余力地踊跃投钱。不可否认,高情商可以明显增加一个人的社会竞争力。家长早早意识到孩子的情商教育,这无可厚非。但将希望寄托在情商培训课程上,能否达成“预期效果”,又不免惹人质疑。

  家长不惜花重金让孩子上情商培训班,出发点也许因孩子性格有别,而有所不同。但殊途同归,很多家长都是希望专业培训课程的学习孩子有所启迪。似乎即便这种预期效果没有一个明确的评判标准,只要是为孩子的将来着想,再大的投入也是值得的。正是基于这种心理暗示,家长才愿意相信类似于“情绪控制”“自我认知”和“未来规划”之类的课程,认为它们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甚至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能“学以致用”。倘若真能如此,一年上万元的情商培训费用,倒也花得并不冤枉。

  显然,在这种心理预期的支配下,对于那些自称“情商欠费”或是无暇顾及孩子情商教育的家长而言,让孩子参加情商培训班似乎就是情有可原的事。可问题在于,培训班所谓的各种课程,是否就值得掏那么大笔的费用?

  培训市场从来就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局面,这类课程自然也不例外。有些培训机构往往瞅准的就是家长“一切为孩子着想”的软肋,推出所谓的专业培训课程。比如通过活动、游戏、经历、讨论、角色扮演等体验式教学,让孩子们在模拟的环境中学习如何与他人交往。据称老师还会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课程内容,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孩子的情商。这听起来确有几分道理,但问题是这种预期效果如何能在实际中体现出来,实际上这很难判断。

  随着孩子的逐年成长,思维方式和情商也会随之提高。如果家长把过马路、接触家用电器时,孩子有了一定的警觉认知,统统归功于情商培训班的教育,显然并不靠谱。

  “多多少少有些帮助”往往是家长愿意掏腰包的安抚剂,情商培训班何尝不是在利用家长的这种心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类课程与思想品德课如出一辙,不过是在内容与形式上有所改良。家长与其将孩子的情商教育寄托在价格不菲的课程上,何不把自己变成言传身教、时刻影响孩子的老师呢?

  事实上,如何处理情绪、表达情绪、管理情绪,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以统一的思想指导性格迥异的学生,对其未来的影响是否有利恐怕也难以概论。在搞好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情商培训,或许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文/磊磊

来源:红网

作者:磊磊

编辑:夏熊飞 实习编辑 林旻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10/18/410952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