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谁来清理校园内的借贷广告?

来源:红网 作者:李忠卿 编辑:夏熊飞 实习编辑 林旻煜 2016-10-19 00:07:43
时刻新闻
—分享—

  “我只希望我的死,能让这件事情得到关注……”“你也不用救我,你也找不到我,我没多长时间了……”16日,记者接到一通电话,打来电话的男子自称是长春某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大一新生,通过校园内的借贷广告,借了1万块钱,结果晚还6天,借贷公司让其还4.2万元。(10月18日中国新闻网)

  大学生通过借贷公司获取“助学金”,显然是不得已而为之,不是因为急需用钱,相信谁也不会犯傻,毕竟这种借钱方式需要付出高昂代价,不然就不叫高利贷了。

  如果说一切都是按照约定,办理借贷业务,那也就罢了,既然双方有约在先,借了1万元,还款1万5,因为之前就已经心中有数,故而还情有可原,还不至于让借贷的学生有多大的压力。可是,仅仅错过了6天还款时间,1万元的贷款一下子就滚起了雪球——1万5变成了4万2,这究竟是滞纳金还是利滚利?恐怕只有借贷公司说得清。

  学生尚在校读书,有借钱的需求,却无还高利贷的能力,6天时间竟然产生如此高的利息,让学生难以承受,被逼无奈,只能寻求一死。在此之前,校园高利贷已经发生过悲剧,好几个借贷的学生不是跳楼,就是失联,因为一旦遭遇借贷陷阱,注定了会被裹挟,其结果可想而知。

  那么,这些路边小广告是如何贴进校园的?既然知道借贷广告会对学生构成危害,为何就没有人加以重视?有关部门一方面要尽快清除此类广告;另一方面应通过报案或者暗访,将违法的借贷公司一网打尽。

  事实上,正是某些高校乃至当地警方的不作为,导致这种校园借贷乱象蔓延。长春这名借贷学生一心求死的行为,实则就是一封举报信,警方不妨就此展开调查,对逼死学生的借贷公司重拳出击,解救这名受害学生。教育部门还可以举一反三,教育广大的在校学生,千万莫要轻信此类借贷广告,如此才能还校园一个宁静,给学生一个平安。

  文/李忠卿

来源:红网

作者:李忠卿

编辑:夏熊飞 实习编辑 林旻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10/19/411092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