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学生缺想象力是谁之过?

来源:红网 作者:岳乾 编辑:夏熊飞 实习编辑 林旻煜 2016-10-21 00:04:46
时刻新闻
—分享—

  不久前江苏省苏州市、西交利物浦大学举行的2016高等教育创新年会上,多位学者指出了当前中国大学人才培养中的种种问题。有学者指出,我们面临的现状是,“受教育越多,好奇心和想象力越少。由此来看,正是教育把人先天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扼杀’了。”(10月20日中国新闻网)

  10年前,4位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到清华理学院与清华学生座谈,当问到什么是科学发明最重要的要素时,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兴趣与好奇心。想来,好奇心与想象力匮乏,乃至导致中国科研创新动力不足最重要的原因。

  事实是否如此?是否制约中国科研能力创新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想象力、好奇心的匮乏?科研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对科研创新的制约有多大?这些问题都需要讨论。但无论如何,中国大学生想象力及好奇心缺乏,确实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那么,我们必须要问,大学生想象力匮乏,是谁之过?

  虽然教育确实需要为此负直接的责任,但一味将责任推给教育显然是片面、肤浅的。

  近年来,屡屡有人指出,当前教育与社会需求不相契合,大学毕业生满足不了社会、企业的需要,导致企业招不到合用的人。需求方的意思是,大学毕业生应该能马上承担起具体的工作,应当熟练掌握实际业务操作。在他们看来,想象力、好奇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熟练地操控一个机器,能否熟练地掌握具体的业务流程,以及能否马上为企业提供看得见的产出。

  也不能说需求方的这种要求是无理的。在商言商,他们有他们的考虑。但这折射出我们社会的一种功利意识。而这种功利意识裹挟了教育,使教育呈现出一种功利化、短视化的倾向。当前的学校教育不仅对那些看起来“无用”的学科能减则减,对那些学习之外的兴趣能压则压;而且对专业领域内的理论教育也是能省则省;为配合社会的需求,将主要精力放在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上。而在学生一方,则以考取各种有助于就业,能证明自己实务能力的资格证为能事。

  所谓想象力,本质上是一种超越性思维能力,来自于超出专业知识范畴的视野,超越固定学科界限的多元思维。在固定的学科、限定的知识范畴内求想象力乃是缘木求鱼。而在这一过程中,“无用之学”实际上至关重要。功利的社会、功利的教育最大程度地剥除了“无用之学”,想象力从何而来?就此而言,社会的功利倾向对学生想象力匮乏应当负重要的责任。

  再者,社会的功利需求之外,尚有权力的驱使。当前的一个趋势是,所谓综合性大学越来越多,专业型、职业教育型高校越来越少,高等教育日益呈现出千校一面的局面。这种局面颠覆了传统高等教育格局中比较突出的差异、层级现象,也颠覆了传统高等教育的分级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精英教育,应当有层级的差异。说白了,不同的高校对学生的培养应当有不同的目标。有的需要针对科研理论,有的需要针对技术操作;有的需要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有的则需要培养学生专业性技能,以此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但千校一面之后,差异与层级消失,所有的学校都陷入一种无所适从的困境,都被裹挟着应付社会功利、短视的需求,即便个别学校想独善其身亦不可得。

  而造就这一局面的罪魁祸首乃是权力。一方面,官员需要政绩,地方需要脸面,综合性大学则是装点门面,满足政绩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学校领导也需要通过提升学校的等级来实现职位的晋升与权力的扩充。

  在社会功利需求与权力需要的双重压力下,教育被异化为面向社会功利需求与权力需求的服务,而丧失了促进人的发展与完善的本质性目的。如此,想象力从何谈起?

  文/岳乾

来源:红网

作者:岳乾

编辑:夏熊飞 实习编辑 林旻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10/21/411324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