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生在上海虹桥机场的两架飞机险撞事件让事故的主要责任方——空管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北京青年报记者的调查显示,和民航飞行员担负着几乎同样重大责任的空管员,不仅长期处在超负荷工作状态,而且薪酬水平仅为飞行员的1/5。(10月23日《北京青年报》)
因为空管人员失误,导致的A类跑道入侵事件,因为机长当机立断的提前抢飞而避免了悲剧发生。我们很庆幸悲剧没有发生,但庆幸归庆幸,事后除了应有的反思之外,更应该有一系列制度上的改革。
对于本次事故,大众很容易认为主要责任是当事空管人员的指挥失误。但是,根据后续的报道来看,这次事件的发生,绝非是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而是所有的环节同时发生了问题,才让这样的事故出现。除了空管指挥失误以外,还有A330机组存在观察不周、关闭应答机等问题。
当然,问题也绝不能全部抛给当事人员。双岗制度落实为何出现了问题,为何空管人员多数时间都处于高强度疲劳作业的状态?这些问题也是管理方面的责任,在一个长期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之下,又怎么能够保证空管人员的指挥不出错呢?
在薪酬管理制度上也存在问题与隐患。根据北京青年报的调查来看,中国航空公司的空管人员不仅仅处于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之中,还存在工资过低的现状。也因为这些原因,导致空管人员的人才大量流失,空管岗位留不下人,侧面导致了空管人员数量捉襟见肘的现状。反观国外相关空管人员的薪酬待遇,更能够看到其中存在的巨大差距。美国空管人员的薪酬接近机体驾驶人员的薪酬,而中国的空管人员却只有机体驾驶人员的五分之一。缺乏足够的薪酬激励,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中,又因为人手不足而不得不疲劳作业,这显然会导致一个人的精神难以高度集中。这些问题都摆在中国航空部门的面前,不能只盯着当事人,而不去深挖当事人为何会出问题的“根”。
中国航空行业的高速发展已经有目共睹,机场的不断扩建,客流量屡次创造纪录,让航空部门赚的盆满钵满。但是,许多重要岗位人员的薪金水平不但没有得到提高,反而有下降趋势。人手不足,又无法留住现有的人才,导致了空管行业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状态。只是简单将本次事故归咎为责任心不强,实在太过浅显了。除了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失职,还应在制度上进行重新调整。改善现在空管人员的工资待遇,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加相应的人才储备,才能避免疲劳作业成为常态,也才能确保航空运输业的安全。
文/刘颂寒
来源:红网
作者:刘颂寒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