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开发商无证售房、捂盘惜售、出售抵押或查封房产等行为让广大购房者苦不堪言。针对房地产交易市场乱象,各地房管部门试图通过扣除信用分、信用评级、公示等方法试图规范房地产企业行为。记者调查发现,武汉房产市场“信用黑名单”制度,在落地过程中面临着消费者和房产商双双“不买账”的现实尴尬。(11月23日《法制日报》)
房地产界的销售乱象已非一日两日了。普通工薪阶层拿一生的积蓄买个烂房子的大有人在,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不过监管部门出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考虑,对这些市场乱象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鲜有动真格的。
今年,房价暴涨。在房地产“去库存”的大背景下,地产商为了地润,依然嚣张妄为,制造销售假象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真应了“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这句话,终于“人神共怒”,各地都大力度整顿房地产销售乱象。不过,其间鱼龙混杂,有的是真下狠手了,有的不过迫于形势,大张旗鼓走过场。
房产市场“信用黑名单”制度为何不被消费者和房产商买账?简单地说就两点。一是公示时间延迟。开发商把房子都卖个差不多了,才被公示有违法违规行为,对消费者帮助有限。这样的公示除了减少购房者的“消费者剩余”,确实意义不大。二是对开发商的惩戒作用不大。一次扣个三五分,对开发商的经营行为构不成实质影响。正如当地置业顾问所言,“不痛不痒,扣个一两分能有什么呢”。人家压根就没当回事。是呀,脸皮厚,轻轻打一下,红不起来。
聊胜于无。不能因为不被消费者和房产商买账就否定房产市场“信用黑名单”制度的作用。作用肯定是有的,只是多大的问题。不过既然形成制度,就是想起到作用。如果作用不大,那说明制度本身的确存在问题,接下来就要整改。
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谁来整改?怎么整改?房地产市场销售乱象,涉及的监管部门很多,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完全解决的。真正让制度硬起来,还需要发改、住建、工商、城管等多个部门联合。如果因为监管不力而指责一个部门,的确对这个部门不公平。而多个部门联合行动,就要地方主政者统一安排部署了。就是“关键少数”要发挥作用。所谓“关键少数”就是这少数主要领导干部,在关键时候起关键作用。真正让房产市场“信用黑名单”制度成为有惩戒作用的好制度,“关键少数”必须首先认识到位、协调到位、行动到位。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政府也要更好地发挥作用。任何市场的监管都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地方主政者不能为政绩,为了GDP而仅仅想着“放水养鱼”,忽视了市场监管。房地产是民生产业。其市场健康不仅关系整个经济运行,更关系千家万户的“安居梦”。地方主政者一定不可忽视治下房地产市场的乱象。
文/乔瑞庆
来源:红网
作者:乔瑞庆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