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诚信面馆:道德乌托邦亦存在经营风险

来源:红网 作者:李兴会 编辑:夏熊飞 2017-03-07 00:04:45
时刻新闻
—分享—

  据报道,由于人手不够等原因,2002年,仁寿人刘霞和丈夫朱五星在成都眉山市仁寿县龙正镇街上开了一家“没有收银员、顾客自助给钱”的自助面馆。顾客自己端碗,付钱全靠自觉。基于和顾客相互之间的信任,面馆生意兴隆,赚了不少钱。据老板称,他们住的房子,就是卖面赚的。(3月6日《成都商报》)

  “没有收银员,顾客自己端面、付钱、找零”并且坚持了十五年,出人意料的是,这种带有冒险赌博意味的经营方式不仅没有使小店赔本关门,反而让店家赚得盆满钵满,更成为了店家与顾客双重信任的暖心典范。 在公众舆论不断呼吁“道德滑坡、人心不古”、整个社会诚信缺失的当下,这个带有道德乌托邦色彩的小店的盈利与红火,折射了多种耐人寻味的深意:

  首先,小店肯定实现了盈利无疑。一则店主买房子可以佐证,二则顾客自助模式,也降低了一定的人工费等经营成本,变相增加了收益;从本质上看,顾客自助式的经营,考验的是顾客的道德自律和诚信。而考验的前提是,店主先将自己“对顾客的信赖”示人。而国人自古有“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道德互动传统。正是店家先有的对顾客道德水准和诚信的充分信任,无形中形成了对顾客变相的激励,方才换取了顾客的回报和自律。

  然而,尽管这种冒险的创意取得了成功,甚至成为了当地人们津津乐道的美谈,但毫无疑问,这样的道德乌托邦,亦存在着不容回避的经营风险:

  从辩证唯物角度理论来看,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有什么样的物质水准,就有什么样的精神文明状态与之相适应。且不说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国民经济实力千差万别、素质参差不齐的发展中国家,就算物质文明水准较高的发达国家,倘若完全失去对顾客行为的硬性监督、仅凭道德自律,也明显不切实际。试看国外的无人商场、超市,无一不是以发达的监控网络和先进的自助交易技术来兜底。跟此处的“诚信面馆”绝非一个概念。从这点来看,不宜对诚信面馆的样本意义盲目乐观。

  其次,即便记者观察体验的百余名顾客无差错,也很难保证完全是道德力量使然。心理学上有个 “他人监视”效应,既我们在做一项事情的时候,即便别人没怎么在意,也会自认为别人在关注自己。他人监视效应是人普遍具有的一种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加之是在众目睽睽的餐厅,谁还敢于冒道德风险呢?反之,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顾客的自助行为不是置身于大庭广众之下,而是在另外一个极其隐蔽小屋里,那破窗效应一旦开启,后果如何?谁都不敢保证。

  当然,另外一个客观现实就是,经营面馆,毕竟是小本生意,是具有“容错、容风险”性质的生意。这样的小本生意,可以讲信赖、可以讲情怀。从顾客角度来讲,自己的道德、诚信到底值多少钱,是否值得为了几十块钱以内的“小钱”毁了自己声誉,谁都会算这笔帐。反之若换成大买卖,当违反道德的收益远远超过其成本时,顾客也肯定会给出最理性、最经济的行为选择。可见,这种富有人情意味的经营模式,应用范围其实很狭窄。

  因此,诚信面馆,固然值得称赞,但仅作为一个个案、一个社会诚信建设的亮点,欣赏一下就行了。不管从哪方面来看,经营模式都不具有推广意义。

  文/李兴会

来源:红网

作者:李兴会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3/07/423027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