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2日,四川现代职业学院年度读书评选活动揭晓,结果让许多人大呼惊讶:排名第一的,居然是62岁的宿管大爷雍支胜,他在2016年以104本的借阅量,排名第一。他是排行榜上唯一一位教职工人员,而这已经是他第二年摘下学校年度读书之最的桂冠。(5月27日《成都商报》)
宿管大爷火了,默默读书且笔耕不辍,3年间借阅312册,记了16本读书笔记,学院公布年度读书评选活动,结果大爷强势抢镜,一举夺魁,这也是他第二年摘下“读书之最”。这也印证了那句玩笑话,“你大爷还是你大爷”。然而,在对这位现实版“扫地僧”大加赞誉的同时,不禁让人思考:在读书上,偌大个校园为何几千名教师学生反倒不如宿管大爷了?
据今年4月发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为58.5%,较上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纸质报刊阅读量持续下降;数字化阅读的接触率显著提升,成年国民人均每日手机接触时长74.4分钟,纸质书阅读时长才20.20分钟。
当然,读书受到阅读需求、阅读方式改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放在一所高校,教师学生读书反倒不如宿管大爷,却总是那么“扎眼”。这其中也有偶然元素,我们可以说“这个大爷不简单”,中小学副校长退休,时间空闲且能沉心静气读书,发自内心地找书读,仅是这种内驱力已经很难超越。然而,读书还是学生的主业,课堂和图书馆更是在校大学生的经常去处,古人云“世上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现在手机和电脑阅读资料固然便捷,但在短时期内还是无法替代纸质书,况且图书馆里面的很多馆藏是网上搜索不到的。
“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让我们这些学生很惭愧。”强烈的对比和反差,让学生也有清醒地判断,印象很深刻。知易行难,在读书这个问题上恐怕不能止于看到、意识到,关键在于行动、真正做到。近年来,“北大保安”“清华厨师”等纷纷逆袭,靠着自身的不懈努力,摇身变为学霸,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宿管大爷读书多本无可厚非,诚如大爷说讲“我只希望能够带动学校学生们的读书氛围”,分享读书的快乐才能获得更多的快乐。但作为教师和学生恐怕不能仅是“高山仰止”吧,行动起来,多读书、读好书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文/史扬帆
来源:红网
作者:史扬帆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