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翻墙逃票看虎者,自己不要命别人凭啥替你惜命

来源:大鱼号 作者:曹林 编辑:田德政 2017-06-12 15:30:12
时刻新闻
—分享—

  年初宁波动物园老虎咬死人事件后,曾有人感慨,带血的警示下,以后不会有人敢到野生动物园翻墙逃票找死了――现在看来,这个判断太乐观了,低估了作死者的非理性。近日长沙生态动物园发生了惊险一幕,三名游客从动物园后山翻越围栏进入园区,结果闯入了虎园放养区域附近,三人所处位置离放养的孟加拉虎只有50米远。园方称游客走到这个地方来,完全是因为逃票。回忆起事发的一幕,动物园工作人员都捏了一把汗。

  很多网友也都捏了一把汗,但不是为这三名不要命的游客,而是为那些老虎。宁波动物园那只咬死逃票游客的老虎,最后被击毙了――如果这一次老虎窜出来咬人的话,园方为救人也只能击毙老虎,保持自然兽性的老虎将再次为人的不守规则埋单。网友们跟帖调侃说:又去碰老虎的瓷了;有人说,老虎之前肯定上过举一反三的安全课,怕给园里增添麻烦,同时也是一种自我保护。还有人说,这次老虎和动物园都逃过一劫!

  网友的跟帖不是冷血无情,不是缺乏生命关怀,而是对那种作死的丑陋行为充满厌恶和不解,到底是怎样一种力量驱使着这些人在那么多血的教训下仍把自己往虎口去送?自己都不要命,别人凭什么要替你惜命,所以人们都替园方和老虎捏了一把汗。

  宁波动物园事件之后,面对网上铺天盖地的“咬死活该”,我还觉得挺不人道,即使违规逃票,但罪不致被咬死,逃票者可能也预期不到会有这样的后果,违反规则也应在规则框架内受到惩罚。但惨痛教训后,不到半年时间,很快就有人干同样愚蠢的事。宁波动物园被咬死的也许还不清楚后果,抱歉,这一次真找不到同情你们的理由了。我想,即使那种无原则底线地包容原谅他人,对任何人事物都抱有博爱之心,无视规则和事实而一切都只围绕“爱善”为中心的圣母婊,都找不到为这种蠢行辩护的理由了。

  不过还真“佩服”一个网友,这种情况下竟然还能找到一个理由,把矛头指向了“门票太贵”:说明门票真太贵!要不然犯不着这么逃票!――这个理由遭到了众网友的抨击,这种劣根性真的跟票价没什么关系,公厕的手纸都有人不拿白不拿,一块钱的公交车票都有人逃,用游戏币假冒。动物园票价就是低到10块,还是有人会逃。而且到动物园看老虎又不是生活必需,逃票跟票价没有关系。

  这些人真觉得自己的命都没有一张票贵吗?真是买不起一张票吗?肯定不是,就是骨子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贪便宜心理和不守规则的意识,生活中已经养成了“翻墙逃票”的习惯。插队时没人奈何他,随地吐痰时没人管他,马路上随便变道没人收拾他,随意开远光灯没人修理他,久而久之,会觉得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规矩是没什么用的。于是,便随意翻墙逃票翻入动物园猛兽区。我敢说,这一次逃票翻入长沙动物园的这几个人,罚他们一点儿款,根本不会让他们长记性,连宁波动物园血的教训都不能让其长记性,罚款怎么会呢。

  人们常常陷入一种理性的幻觉,觉得一次血淋淋的生命教训,足以让人们长记性,年初宁波动物园事件,产生那么轰动的影响,有那么多的讨论,这种效应足够能延续一段时间吧?可这种“反思效应”不过是一种幻觉罢了,谁在反思谁的吸取教训呢?有脑子的人才会警醒,那些从不会这样作死的人才会反思,而那些没脑子的人,缺乏基本的理性能力,是没有能力反省和吸取教训的。一个事实是,你能指望一个不要命到翻墙逃票看老虎的非理性之徒,会理性地从别人翻墙看虎被咬死的教训中受到警醒?兽保持了兽该有的野性,有些人却没有保持人该有的智商。不是每个人都有反思的理性能力。

  所以,一条人命一条虎命一场大讨论所形成的“警醒周期”,很难保持多久,对于不爱惜自己生命的作死之人,没有任何警醒作用。春节期间的宁波动物园事件,那几天没有其他新闻,铺天盖地网上网下全是关于这件事的讨论,电视播报,报纸评论,手机弹窗,这三位翻墙的货不可能不知道这事儿。理性的人们当成血的教训,他们也许只是当成解闷的社会新闻。

  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很多悲剧总在不同的地方重复上演,迅速地重复,迅速地健忘。下车时把孩子忘了校车上,致孩子被闷死,每年这个时候都在不同地方重复发生;带孩子游泳,大人低头看手机忽略孩子安全而导致的悲剧,此起彼伏;高速上倒车引发的惨剧,一条新闻接着一条――有什么办法呢?教蠢货做人不是我们的义务,我们管不了这种蠢货,能做的只能是:做好自己,远离身边的这种蠢货。

  曹林/文 来源“大鱼号”

来源:大鱼号

作者:曹林

编辑:田德政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