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的一次采访中,笔者听一位地方国有电影院的负责人谈起这样一件“往事”:当年某著名商业影院进军当地时,曾有意同该国有影院合作,但国有影院的职工吃惯了“大锅饭”,生怕进入市场会弄丢“铁饭碗”,最后,国有影院决定:可以帮对方选址、办手续,甚至对方缺少技术人员时,无偿为对方出人出力,但就是不能搞融合。结果可想而知,他们将本可以成为合伙人的对方培养成了强劲对手,把大好市场拱手让了人。
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却是现实中真实的故事,而类似荒诞的事,直至今天,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依然存在。
很多人空喊着“改革”的口号,对抱残守缺者嗤之以鼻,对大刀阔斧的改革者拍手叫好,可当新形势出现在眼前、当改革真正降临到自己身上时,却百般抵触,裹足不前,无法适应。显然,这样的人缺少的不只是改革的勇气,更缺少的是对改革时代的认识,缺少改革时代应有的思维。
最近,一部《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专题片,刷屏了朋友圈,火遍两个舆论场。从舆论效应看,这样一部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全景报道的作品,无疑令改革干事者有了底气,让围观者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改革的时代,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每一个人都是改革的当事人。
改革的时代,须认清大势。更全面、更深化,是改革的大势所趋。从局部、短期看,可能个别系统、个别人的利益受到影响,但从全局、长远看,今天的改革无疑是迈向更加科学、健康的良性发展机制,让人们的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改革的潮流,势不可挡。
改革的时代,须顺应大势。“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则亡。”任何抵触、阻挡潮流的人,显然都是蚍蜉撼树、螳臂当车。在现实生活中,当改革降临到自己身上时,能否配合改革,考验的不仅是个人的勇气,更需要目光向前、顺应大势的智慧。
改革的时代,须参与大势。面对改革,多数人能认清形势、顺应潮流,但是,更加全面、深入的改革,需要更多人站出来主动参与其中,不仅要敢于面对,更需要勇于担当。众所周知,改革会有“阵痛”,这就更需要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扛起我们这代人应有的责任。
总而言之,改革的时代,没有局外人,我们不需要围观者和看客,需要的是敢于、勇于“刀刃向内”的勇士。
扪心自问,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我们准备好了吗?
文/任红禧
来源:红网
作者:任红禧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