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因厌学而辍学者占六成”太让人心惊

来源:红网 作者:沈林 编辑:夏熊飞 2017-09-02 00:02:29
时刻新闻
—分享—

  8月30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现场,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回应关于教育扶贫的提问时表示,部分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初中生辍学较多,“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60%的辍学学生就是不想上学”。(9月1日《北京青年报》)

  这些年,随着国家各项举措的推进,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得到了有目共睹的发展。然而,贫困地区目前93.4%的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与99.8%的毛入学率之间依然有较大差距。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辍学,其中60%的辍学原因竟然是“不想上学”。这种“厌学”现象让人心惊,“不想上学”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也应当引发我们的深思。

  从教育管理上看,不再是“考核指挥棒”,地方政府对辍学现象的重视不够。这些年国家不再把义务教育辍学率作为考核指标对地方政府进行考核,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便降低了对义务教育学生辍学问题的重视。本该对有辍学迹象的学生努力实施教育引导,甚至对他们的监护人进行“法律震慑”,却因为“不再考核”而“放弃了努力”。殊不知,不是考核指标不代表不重要,地方政府以及教育管理部门应该主动承担起提升“入学率”和“巩固率”的责任。

  就教育本身而言,一味追求“升学率”,学校的价值导向存在偏差。相较而言,贫困地区学校的升学导向更为明确:升学率高的是好学校、学习成绩好的是好学生。这种价值导向下,成绩不理想而被认为“升学无望”的学生经常会被边缘化。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又看不到学习的前景,这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断减弱,“不想上学”的念头会愈发浓重。一旦在学校偶遇不顺心的事,势必会想辍学。而辍学后也得不到学校和教师应有的“挽留”,因为挽留会降低“升学率”,自然也就真的辍学了。

  究其根本原因,是社会功利化的思想助长了“读书无用论”。如今义务教育的辍学多发生在贫困地区,其根本原因依然还是功利思想在作祟。其实,长期贫困带来的不只是物质上的贫困,还有视野上的狭窄和思维上的守旧。这也是贫困得以代际传递的重要原因。受“多读书不能确保找到好工作”的功利思维影响,一些贫困家庭和学生不再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认为“读书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那么,辍学自然就成了一种必然。

  提升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和巩固率,是教育扶贫的一项长期和关键的工作。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考核,强化对义务教育流失率的管控;投入资金、改良政策促使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初中生的“毕业出口”更为多元;倡导“劳动创造价值”的理念,努力形成“职业教育也能成才”的广泛共识。同时,各类学校及广大教师,不能只关心升学率,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因材施教,更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而对于广大贫困家庭的学生而言,则应开拓思维、打开眼界,接受教育且不轻易放弃,因为通过教育来使自己成长成才,是改变贫困的最便捷途径。

  文/沈林

来源:红网

作者:沈林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9/02/441314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