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曾有评论文章指出,曾几何时,因为在用权上很“任性”,“老子”天下第一,什么事不管科学不科学,也不管违法不违法,个人拍板说了算,造就了个别手握大权的官员大贪大腐,走上了违法犯罪的不归路。从中央和地方近年查办的腐败案例来看,很多官员就栽在了这个“任性”上!可见,这个“任性”虽然表面上很风光,但根子里却不一定就都是好东西。当权力遇到“任性”时,当权者就要慎之又慎了!如果在用权上也“任性”,那么就很危险了! (综合人民网相关报道)
原福建省三明市经协办原主任林春溪违纪案例,被作为典型,用于教育当地党员干部,促进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秉公用权。因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对抗组织审查;严重违反组织纪律,先拍板后走程序,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严重违反廉洁纪律,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利用本人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谋取私利,违规从事营利活动,林春溪受到开除党籍、行政开除处分,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为何党员干部有权会任性,无非是因为外界巨大的财色诱惑而放任,钱、权、利三者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网,不断勾引起人类的基本欲望,吸引着某些贪官像飞蛾一样疯狂地扑进。随着牵扯的人员越来越多,网越拉越大,因利益而勾结在一起的党员干部,自认为上面有人罩,认为自己是被组织眷顾的幸运儿,所以觉得被偏爱的可以有肆无恐,从任性用权加重到放任用权。
如果一个官员或一个部门权力很大、很多,那么即使有监督,不但监督成本高,恐怕也不一定监督得过来,更有可能的是架空监督。所以,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政府权力要做‘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简政放权,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行政权力太大太多,不仅抑制社会活力,紊乱市场秩序,也必然导致权力走向腐败。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腐败现象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权力寻租,要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
任性用权必然会碰红线、越底线,但只要违法,不管你人脉有多广,权力有多大,终究会被法律所猎。众所周知,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强力反腐,对于腐败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毫不手软,赢得了广大群众一致好评。但查处只是手段,杜绝才是目的,如何做到?关键还是在权的宽度和亮度上。
有权任性是因为权力过大,简政放权就是权力最大的瘦身术。政府要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中,我国新增就业不降反增,这就显示了包括行政权力瘦身在内改革的巨大威力。
在权力瘦身的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一方面,权力要公开透明,在阳光下运行,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另一方面,要完善各种法律、制度。已有的各项制度不能流于形式,挂在墙上。制度“落地”了,权力有人盯着,自然不敢肆意妄为。
文/娟子
来源:红网
作者:娟子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