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做发扬“种子精神”的代言人

来源:红网 作者:磊磊 编辑:夏熊飞 2017-09-30 00:02:18
时刻新闻
—分享—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这位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拥有一颗不断突破自我、不断超越极限的向上之心。一粒小小的种子,在他的刻苦钻研下,一次又一次焕发出强大生命力,破土而出的杂交水稻,改变的是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粮食产量的增幅。近日,袁隆平挂帅的“海水稻”,在收割评测中以亩产620.95公斤的成绩引起世人关注。

  从“上个世纪,首先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必须把产量放在优先地位”,到“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既要高产,又要优质”,袁隆平一刻也没有停歇探索的脚步。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粮食产量的高低,决定的不只是人们有没有饭吃的问题,也是影响我国经济总量的重要一环。幸运的是,我们拥有袁隆平、朱英国等一批国宝级农田专家以及他们所在的优秀团队。从创造奇迹到创造新的奇迹,既有个人对更高追求的渴望和坚守,也有国家给予梦想之地以充足的阳光和养分。

  有梦想固然可贵,更可贵的是为梦想而矢志奋斗的精神品质。自上世纪60年代研究杂交水稻至今,袁隆平率研究团队不断科研攻关,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科研工作无止境”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要一代比一代先进”是他能在田间长期耕耘的信仰。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于一粒种子,毕生追求“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院士的生动写照。面对国际上多家机构高薪聘请的选择,他毅然拒绝了,“我的根在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根也在中国”让人动容;面对“杂交稻是否为转基因水稻”的疑问,他的回答无比坚定,以一个又一个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成果令人折服。这份坚守与坦然,是梦想火种始终未灭的内生动力。

  所处时代的环境和国家供给的土壤,是每粒种子能否生根发芽的前置条件。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中国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人才的渴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热切。“伟大的事业,决定了我们更加需要知识和知识分子,更加需要知识分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多作贡献”,这番言语道出了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重视、关心与厚爱。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离不开这些优秀“种子”的担当和奉献。只有永不满足,不断创新,锐意进取,才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为国家和时代发展贡献力量,才能让人生的价值,载入世界历史的坐标上。

  从“隐姓埋名”30年,此生献身核潜艇的黄旭华,到40余年,“没入学先下田”的“农田院士”朱英国;从十几年间,收集上百年后可能对人类有用的植物种子的钟扬,到63年之中,专注杂交水稻研究的袁隆平,一道道世界难题在他们手里被攻克,一朵朵娇艳的奇葩在他们的精心浇灌下震惊世人。没有深沉的家国情怀和跳出一己之利的豁达胸襟,这些“不可能”断然不会在最短时间内成为可触可感的现实。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无论是将自己摆在国家发展大势中去考量,还是立足于当前所从事的本职工作,莫不需要种子精神的承续,唯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无愧于这个时代”的情怀,才能铸就非凡的人生。

  文/磊磊

来源:红网

作者:磊磊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9/30/443928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