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懒癌”不治,贻患无“穷”

来源:红网 作者:李长安 编辑:王俞 2018-01-09 00:09:50
时刻新闻
—分享—

  最近,一篇署名为某贫困县小学生的作文《我的理想》,在网上流传甚广。文章历数贫困户享受的种种补助扶持名目,羡慕贫困户的待遇,还在结尾写道:“当贫困户是一个多么光荣而伟大的事啊。所以,我长大后一定要成为一个贫困户!”

  无论该文是否是小学生的“真情实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文中所写的“扶贫养懒汉”的现象普遍存在。在笔者身边就发生过类似的事:养路段拟请几个贫困村民拔一下公路两旁的杂草,结果没有一个人愿意来。不是工作太累,五个人两公里,杂草也不多,也不是工资低,每人一百元一天,而是这些人已经成了“懒汉”——三天功夫挣300元,还不如打会儿麻将来得痛快。

  富于忧患,穷于安乐。在农村,两极分化严重,越是富有的家庭,挣钱越拼,越是贫困的家庭,越不愿意努力。“小钱不想挣,大钱挣不来”,一门心思等着政府救济,贫困的日子何时是个头?一些贫困家庭,上有两老,下有两小,五六口人,就守着一个人外出务工三四千元的工资,得过且过。平时挣回来的钱只管一家人日常开支,年终可以多拿回来一点,结果要置办年货,一年到头来也空空去也空空。

  但,一些贫困户却过得挺“滋润”。逢年过节党和政府要慰问,无论是三五百元钱,还是一桶油、一袋米,都可以用几天,过一段时间;在外面务工兑回三四千元钱,可以买到好几千斤粮,够一家子一年吃了,于是放着大片良田沃土丢荒,等着政府每亩百十元的粮食直补……庄稼人居然拿钱买粮买菜,过成了城里人的生活。

  “懒癌”不治,贻患无“穷”。一些地区,长期在一起晒太阳、抽烟喝酒、打牌的几乎都是贫困户,他们的共同语言是讨论这段时间得到多少扶贫物资,打听哪个领导干部啥时候来慰问。

  贫困户的“懒汉”思想,除了固有原因,还有扶贫干部“惯”出来的原因。一些扶贫干部平时坐在办公室不是填表写材料,就是开会,或者派发扶贫物资,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时,所做的事也不过是当一回“厨师”,为贫困户煮几顿饭,做一回“保洁员”,帮贫困户洗洗衣服,扫扫地。“走进贫困户”,除了距离近,关键是要走进他们心里。这些不痛不痒的帮扶,“养懒汉”可以,为贫困户“栽摇钱树”不行,所以扶贫干部要提高自身素质,不仅要专注扶贫工作,还要有“专业”的扶贫水平,比如多研究研究贫困户个人情况,人尽其才,因人而异地找到他们的“劳动价值”,比如,是搞种植还是搞养殖,要因地制宜,进行专业考察,让他们都动起来,做到“坐地生金”,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让他们奋发图强,脱贫致富。

  农村有句老话:“吃不穷穿不穷,盘算不好一世穷。”当前,脱贫攻坚战进入关键期,广大扶贫干部甩开膀子、撸起袖子,竭尽全力为贫困户增收,成效显著。但,也出现了“前脚脱贫,后脚返贫”的现象,这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些贫困户根本不会“理财”。一些贫困户长期“赤字”,面对突然多出来的存款不知所措,不是去投资,而是想着如何花钱,换苹果手机,买高档家电……菲薄的家底,瞬间败光。脱贫不仅是“摘穷帽”,还得“戴富帽”,把贫困户“扶上马”,再“送一程”,扶贫干部还得当好“经纪人”,教会贫困户“理财”。

  文/李长安

来源:红网

作者:李长安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1/09/452459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