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唐山市委宣传部发布《关于开展“拒绝环境污染•百姓随手拍”活动通告》,鼓励市民拿起相机、手机对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监督、举报和拍摄。每条线索视新闻价值将给予100元至300元奖励。(3月2日长城网)
近几年,鼓励公众使用“随手拍”举报污染线索的地区越来越多,这是治污视线下探的有效尝试,也是发动公众参与、凝聚基层治污合力的有力举措。
政府部门的力量毕竟有限,不管是用数据监测,还是实施人工盯防,难免会有“漏网之鱼”,倘若把公众发动起来,共同发现、监管、举报污染环境现象,所能汇聚的将是一股巨大能量,无疑可以让更多污染环境行为无处藏身。
据媒体公开报道,兰州市开通“随手拍治污”后,仅从2016年10月21日到2016年12月上旬,不到两个月时间,就收到市民举报暴露垃圾676件,焚烧现象47件;张家口搭建“12369”环保举报平台后,仅2016年就受理环境污染举报案件550件……这些污染现象的发现、受理和处置,其实就是公众与政府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治污的良性互动,也是让污染现象曝光于公众眼前的最有效手段。
铁腕治污,关键在治,但基础在查。缺少了发现问题、排查问题的“眼睛”,治理也将成为一句口号。构建更加简便易用的环境污染投诉平台,畅通公众投诉渠道,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发现并遏制污染环境行为,让公众成为环境监督的“末梢终端”,这是政府部门理应发力的地方。
公众对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越期待,政府部门就应更有作为。“污染现象随手拍”的广泛运用,让治污不再局限于政府部门单方面努力,而是人人愿管、能管、敢管的协同“作战”。公众提供线索、环保部门稽核线索、政府部门联合纠治,这本就是治理环境污染应有良好氛围。
公众与政府部门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目的具有一致性,步调也应具有统一性。相信每一名举报问题线索的公众并非在意政府给予的三两百元奖励,更多是想为自己、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加美好宜居的生活环境。将公众这种向往和期盼,转换为政府部门的奋斗目标,把“污染现象随手拍”纳入环境保护网格,让其成为铁腕治污的最大助力,让公众皆成环境质量改善的参与者、推动者、监督者,不失为共赢的好事。
文/陆仁忠
来源:红网
作者:陆仁忠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