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单位都没谈成,却先抽了四五管血体检,不是应该先面试谈谈薪金待遇,再体检吗?”眼下进入招聘季,在一个网上求职论坛里,这条帖子引来了近百条留言。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在一些企业的招聘流程中,先体检后面试正成为部分单位常用的招聘流程。(3月20日《新京报》)
企业为何会选择前置体检?据媒体报道,一是为了规避风险,防止面试通过者另投其他岗位。二是企业有着“先确认应聘者是否健康再进一步筛选”的想法。诚然,这一打破常理的招聘流程的确为企业减少了不少风险,但作为企业一方,也应看到此举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照理而言,一般的招聘流程多是先笔试,后面试,最终才会是体检。如果把体检前置,许多求职者就会陷入重复体检的“怪圈”。许多企业不认同“共享”的体检报告,求职者往往是应聘一家,就得体检一次,最终还不一定能应聘成功。对个人而言,就不仅徒增了求职者的经济负担,还增加了求职者的身体负担。
再者,这种先体检后面试的招聘流程,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求职者将在应聘初期,就不得不去参加体检,而在此过程中,一个人短时间高频率重复体检,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其实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
不仅如此,先体检后面试也割裂了求职者与企业之间的信任。求职招聘本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如果公司重信任懂关怀,上门求职者自然会络绎不绝。如果单单靠着一些“小套路”就想拉拢住人才,显然,这样的方法并不靠谱。相反,如果企业执意地坚持前置体检,确认应聘者健康之后再来筛选,反倒容易使企业“画地为牢”。
因此,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不妨开放胸襟,多点人文关怀,少点招聘套路。在一步一步深入的面试中,去和求职者建立信任的关系,自然也就不怕求职者面试成功后,另谋下家。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把招聘流程标准化制度化。在笔试,面试以及体检的各个方面,用合情合理的标准引导求职者参与招聘,这样不仅规范了招聘流程,同时,也彰显了企业的人文关怀。
文/文科
来源:红网
作者:文科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