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酷暑中无人看管的爱心冰柜,最近成为杭州的一面新“镜子”,折射这座城市广为人知的文明指数。关于杭州无人爱心冰柜的消息最初走红于网络社交平台,截至25日晚19时,有关视频观看量已近2600万人次,相关微博点赞数则超25万。(7月26日中新网)
一县有风俗,一城有城魂,一国则有国魂。普通人来杭州,大约第一感觉是干净,第二感觉是具有亲和力,岂不知还有最重要的人情味。为快递小哥和城市清洁工准备的爱心冰柜,无疑就是这种人情味的再一次释放与完美诠释。
人们见惯了“免费报”“免费油”“免费伞”等物品,在发放的第一时间被抢空,也见惯了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利而“挤破头”,因此对于这种免费的东西总是保持着一种绝对的畏惧。不是因为自己没有抢到,而是替主办方捏着一把汗,究竟是噱头,还是文明不成、反被插把刀?心有余悸之余,大多民众冷眼曰:“还是算了吧!”不为别的,只因为文明之举背后,常常会被不文明的人占去了便宜,所以又何必自讨苦吃呢?
杭州的“爱心冰柜”,同样可能会遭遇不文明的“温柔一刀”。“7月19日起,我们开始设置补给站,在杭州共计24个补给站中,这里是唯一一处无人看守的。”不仅公众心中“没底”,主办方也同样“没底”,唯一一处就是一种对于“没底”的最好解释。然而,万事开头难,只要开了这一个好头,那杭州的所有总计24个补给站,能否尝试全部开放?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市民的整体素质,但不要忘了还要做好广告宣传与提醒工作。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占一瓶矿泉水、一块冰糕的小便宜,而误取者往往出于无心之举,只要提前做好提醒工作,相信绝大多数市民和旅客,都不会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快递小哥或者清洁工,来占一瓶矿泉水的小便宜。其次,对于不自觉者的劝导工作也不能落下,人们相信杭州市民的自觉性,但之所以只尝试设置这一处,而没有对全市开放自取,仍然是忌惮于不自觉者的不文明之举。对于此类人,那就不妨做一些劝导工作。如果真的是一位快要中暑,而不得不取的非免费人士,送一瓶矿泉水,解一时之渴又何妨?在这样的感召之下,解渴的“不文明”人士,也可能愿意再花钱买一瓶矿泉水或者冰糕放回“爱心冰柜”。
文明本身具有传导作用,谁说西湖的美景只能滋养杭州人?西湖是杭州人的西湖,也是中国人的西湖。那么,“爱心冰柜”同理,它怎么就不能推广到外地乃至全国呢?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便是这次活动的主办方,其中,项目负责人张鹭介绍到,企业目前在北京、上海、杭州等18个城市共设置了445个补给站。如果再多一些如此这般的“菜鸟公司”,如果也有一些爱心企业参与到“爱心冰柜”活动中来,“爱心冰柜”岂不就可以走出杭州,走向全国了吗?
“爱心冰柜”不能“最忆是杭州”。
文/李振忠
来源:红网
作者:李振忠
编辑:张瑜 实习生 程昱媛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