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党务政务日趋“智能”,工作效率显著提升,便民服务更加高效,特别是各种政务APP的广泛应用,拉近了党政机关与基层自治组织、广大群众的距离。但是在实践中,个别地方对此充满热情却缺乏统筹,在工作推行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效果反而事倍功半。(8月22日《人民日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名言早已是家喻户晓。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成为当今中国的主流,面临新形势,政府需要转换角色,转变职能,更好地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在转型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进步的表现,这也展示出政府部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但是,对于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归根到底还是要与政府部门的基本职能相结合,采用合理、便民的技术,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推行掌上政务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掌上政务,可谓是顺应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开发政务APP意在方便群众了解和掌握信息,促进政务公开透明化,更好地减轻政府部门的负担,减少群众的办事时间,提高政府服务效能。然而,在推行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部署,各部门为体现创新性与便民性,争先开发APP,导致政务APP泛滥,众多的名称、密码、平台,不仅为办事人员带来不少额外工作量,对于政府权威性也是一种挑战。
掌上政务的初衷是图便民,而不是图政府省事。开发掌上政务APP,是为了节省办事时间,解决跨地域局限性,使群众在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进行了解与咨询,从而拉近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利用便利的网络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然而如今,政府部门开发的APP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数量多、标准化、规范化不统一等,致使群众识别困难;而且五花八门的APP极易让不法分子钻空子,利用群众对于政府的信任而实施违法活动。
此外,已经开设起来的APP不是一个空架子,而是需要实时运转、定期维护的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安排专人负责,而且还需要针对群众所提出的各项问题进行整理与上报,促进政府职能的不断完善,真正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说到底,掌上政务的推行是政府的创新之举,值得称赞。然而,对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我们要建立起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便民化的政务APP,既应该“接地气”,又需“有高度”,将政府服务职能与群众实际所需相结合,真正走进人民的心坎里。
文/孟苏
来源:红网
作者:孟苏
编辑:张瑜 实习生 程昱媛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