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发布了高考改革新方案,方案指出,2020年高考,原则上高考成绩占比不低于学生总成绩的60%。方案一出,舆论哗然。随后,北京教委有关负责人回应称,有人误读新方案,并非所有人的录取都以这种方式录取,只在数量比较小的考生进行试点。(8月28日《北京晚报》)
也许确实有人误读,但是,有少部分人不必“一考定终生”,可以通过另一种途径上大学,是毫无异议的。两年后,这类考生高考成绩只占60%,综合素质评价可占40%,而后者就是引发热议的焦点所在。
我国恢复高考40年,为国家培养了巨量人才,成千上万的人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改变了家庭,也改变了社会。尽管不断有人痛陈高考之弊端,呼吁进行改革,但高考的伟大贡献不容否定,谁也抹杀不了。可以说,没有40年高考,我国经济奇迹的发生是不可思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改变世界也毫不为过。
多年来,为适应社会发展,高考大纲、教材、命题、考试、录取等环节进行了持续、大量的改革,促进了高教事业的发展。但是,不必讳言的是,也有一些改革措施引发争议。如若干年前出台的高考加分政策,除教育部规定的14项外,各地推出优惠政策190多项,加分项目弄虚作假严重,媒体屡有曝光,有违改革初衷。由于社会反映强烈,各地大部分加分政策已被取消。
又如,高校自主招生政策,通过高校自招的考生,可以降低10至60分被录取。问题是,一些自招加分项目,如学生论文、发明专利证书等,造假“生意”兴隆,只要出得起足够的钱,别人的论文或发明就可以成为考生的“专利”,且中介服务周到,俨然已成“黑色产业链”。如此自主招生,与“考家长”无异,招致诸多非议。
上述高考改革措施之所以引发强烈关注,是因为扰动了社会公平之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而高考公平是教育公平之核。没有高考公平就没有教育公平,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社会公平。回到北京高考新方案,虽然实施细则没出台,但占比可高达40%的“综合素质评价”,如何确保考核公平性,值得高度关注。
从多年实践看,按照当今社会法治、诚信环境,想杜绝别有用心者打高考“综合素质评价”主意,难上加难,弄虚作假在所难免,网友们担心高考从“一考定终生”时代,进入“拼爹定终生”新时代,或许并非危言耸听。这也是该方案引发舆论哗然的原因所在,有关部门务必要高度重视,缜密论证,三思而行。
文/徐林生
来源:红网
作者:徐林生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