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根据张掖市政府新闻办通报:发生在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的游客肆意踩踏彩色丘陵地貌事件,经多部门联合调查,8月28日18时,两名涉事人员已自首。8月28日上午9时15分左右,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发现游客在抖音平台发布的肆意踩踏彩色丘陵地质地貌视频后,第一时间安排安保、工程人员到现场进行查勘,并向公安、国土、旅游主管部门报案。(8月30日 甘肃网)
在新闻事件的梳理中,有两句话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第一句是涉事者出现在抖音里面的话,视频中他们用脚扬起丹霞地貌上的沙土,并得意地重复“我破坏了六千年的(原始地貌)”。第二句是景区工作人员对公众关切的回应,即“地貌形成要上亿年,踩上一脚至少需60年才能恢复”。破坏者洋洋自得地发抖音,管理者痛心疾首地发感叹,而若用拟人化的方法赋予张掖地貌自卫的权利,估计早就一巴掌打到了涉事者的脸上,尔后也定会追问景区管理者为何没有落实他们的义务。
张掖地貌的物质基础形成于一亿多年前白垩纪早期,在后来的地质运动中逐渐向丹霞地貌演化,在此过程中,张掖地貌受到我国西北地区强烈的风蚀作用与流水侵蚀作用的影响,最终才慢慢演化成现在景区里面的丹霞景观。可以说,张掖丹霞特殊地貌的形成离不开地层、构造、地貌以及外力作用的共同影响,如此天造之偶得绝非六千年日月之功,涉事者的玩笑带来的是亿万年的痛心疾首。
事件发生后,抖音迅速下架了相关视频,并发布了自我“免责”的声明,在声明中诚恳地表达了“希望景区相关负责人参加自律委员会,不断帮助平台提高在专业内容方面的审核知识”的态度,但问题是,每个行业都具备行业内部的专业性,你抖音难道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自律委员会吗?短视频的不良内容诉诸于人类最底层本能的驱使,作为影响力巨大的平台型媒体,如果连影响公序良俗的小视频都无法审核,那么你们又有什么权利享受着“一秒万机”的盈利模式?一个短视频会带来一堆短视频的模仿,取悦网民,博人眼球,殊不知,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漏洞。
抖音平台的忽视留给了涉事者更大的弹性空间,他们借此可以获得更多的点赞,而点赞的数量也激励着他们博得更猛的话题,而头条的诱惑,又让那些无名小卒有了“彼可取而代之”的勇气,加上“把我送上去”的那些抖友的推力,最终产生了如此扼腕的破坏性行为。因此,抖音平台绝非一个申明就可以拿来了事,因为我们在声明中看不到任何有价值的整改步骤与措施。
另一方面,张掖景区也没有尽到相应的责任。张掖丹霞地貌区在2011年成功申报了国家级地质公园,并在2012年5月成功入选。2017年,张掖地貌景区所归属的临泽县向国家旅游局申请了5A级景区的创建,提出了“保护第一,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在景区的介绍中可以看到,张掖丹霞地质公园是以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地貌为本地质公园的主体部分,而此次发生破坏行为就发生在七彩丹霞旅游景区的未开放区域。那么,既然是未开放景区,那这几个不法分子又是如何潜入到相关区域的?未开放景区属于景区,即使未开放,也应该有人员来管护,作为国家级的地质公园,景区的一切管理应该服从于景区的整体规划。
其实,大家真正痛心的是地质地貌景观的破坏,作为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应该对其进行分级保护,彩色丘陵园区本身就在一级保护区内,不管有没有开发,保护应该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希望景区和当地管理部门能够吸取此次事件的教训,把分级保护落到实处,不断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地质和人文素质,不要让如此令人扼腕的破坏再次发生。作为涉事者的几位抖音分子,景区与抖音公司在依法查办的同时,要思考查办前此类事件发生的原因,管理部门在处理完案件后也需要把注意力更多的投注到后者上来,抓住源头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文/潘炫
来源:红网
作者:潘炫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