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学淘汰“水课”要靠“良法善治”

来源:红网 作者:李云勇 编辑:王俞 2018-09-07 23:17:16
时刻新闻
—分享—

  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要求全面整顿本科教育教学秩序,严格过程管理,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9月5日新华网)

  连日来,教育部通知引发热议,如《新京报》9月7日刊文《取消“清考” 大学教育不再“放水”》。淘汰“水课”,取消“清考”,意味着我国大学朝着实行严出培养模式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淘汰”不是“万能药方”,过去淘汰就业率低专业难以服众,今天淘汰“水课”也同样难以服众,因为这里面缺少客观、科学、公认的制度护航。大学要淘汰“水课”,就要靠良法善治护航。

  大学淘汰“水课”,要有好机制。怎么判定“水课”,最终决定权在校方,总不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因人而异,因人设课吧?淘汰要让人口服心服,不能空口白牙,必须要有依据,大学就得立好规矩。淘汰“水课”, 牵涉到授课老师的权益,牵涉到广大学生的权益,就得广泛征求意见,不能征而不听,不能一手包办。征求意见后,还得公开辩论,经过多方博弈,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出淘汰机制。

  大学淘汰“水课”,要有保护条款。一些大学允许老师开办一些创新课程,如如何谈恋爱之类,由于通过容易,学习者众,能说这些就不是“水课”吗?恢复高考以来,一些名校多次出现一人毕业的专业,不是专业“水”和课程“水”,而是没有几人愿意学。类似并不少见,某职院大学生蜂拥报考会计专业,焊接专业成了冷门,全国出名的导师也招不来焊接生源。社会奇缺焊工,当然要保护好焊接等课。

  大学淘汰“水课”,“量化”要慎重。推行“淘汰”,避免不了量化考核,比如学生给老师授课打分等,能“量化”的就是好的?笔者30多年前给专业老师打分过,这事不好干,很难做到客观公正,比如学生想轻松通过,要求严格的老师或许得分低,要求宽松的老师或许得分高,务虚不务实,左右逢源的老师容易处处得利,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毁掉专业前景及学校声誉等,如此“量化”能有多少可信?

  大学淘汰“水课”,要有严标准。大学老师对学生能否毕业有决定权,不管文科还是理科,没有人敢随随便便质疑老师。给老师打低分,淘汰“水课”路难行。比如林语堂、梁实秋允许学生向老师公开要分;竺可桢违心接受退伍军人就读浙大,但是考核标准一视同仁。淘汰“水课”标准要严格,要在追求学术自由和公平原则的基础上统一标准,老师、学生、校方应是平等的参与者、制定者,互相监督和制约。

  大学淘汰“水课”,要有替补策。“水课”淘汰后,怎么办?有替补吗?依据专业课程设置,学生是要修满规定学分的,不管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必须达到多少学分,淘汰了“水课”,有相应的课程替补上来吗?总不能走一步,看一步,摸脑袋把“水课”淘汰吧?用什么替代“水课”,能保证替代的就不是“水课”吗?怎么选择替补课?大学生真的不是小白鼠,不能总在做试验品,就得建立替补的预案机制。

  伴随改革开放,大学淘汰了越来越多专业,相应地,淘汰某些专业课程完全可行,比如学不到东西的“水课”,跟不上时代的课程,都可以淘汰。如何淘汰专业和“水课”,就要把大学的前途和学生的前途,专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循规前进。总而言之,大学淘汰“水课”要靠“良法善治”护航,这样才能让大学、老师、学生、专业、社会等实现一举多赢,齐心协力来推进社会的进步。

  文/李云勇

来源:红网

作者:李云勇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9/07/472480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