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分发挥环保督察震慑作用

来源:红网 作者:鱼予 编辑:田德政 2018-10-26 21:37:19
时刻新闻
—分享—

  如果哪个地方对中央环保督察发现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那么,这个地方一定躲不过中央环保督察射出的“回头箭”。的确,因为对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发现的问题“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被督查的10省区已对6219人实施问责,行政和刑事拘留610人,74个“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典型案件被公开曝光。(10月25日《法制日报》)

  与早前的环保督查相比,此轮督查虽有过往的一些通病,但据督察办透露,今年“回头看”督察进驻期间公开的53个典型案例,相关地方已主动问责513人,其中,厅级干部17人,处级干部132人。而这背后如果没有省级党委政府的拍板决定,恐怕也还会对这么多人实施问责,特别是其中还有17名厅级干部。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进步。环境治理需要齐抓共建,需要上下联动,才能消除治理中的“盲点”。不扯下“遮羞布”,不打破“保护罩”,不去触碰真问题,就无法真正建立绿色发展的长期机制,以绿色发展谋得一方谋福祉,维护生态安全大格局。

  督察不放松,地方监督部门自然会认识到,督察后的整改没有“擦边球”可打。正因如此,从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到“回头看”督察,中央环保督察在提高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生态环境意识,促进地方生态质量改善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举世瞩目,特别对不作为、慢作为以及乱作为官员的问责力度之大更是史无前例。公众就希望看到,地方管理者对污染企业的关停雷厉风行,对环境污染治理的“零容忍”。痛定思痛,让玩“阳奉阴违”的把戏成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利用环保督察,是抓住攻坚期环境治理的“七寸”。长期以来,环保督察基本上对于环保方面的督政约束,是对出了问题企业处罚,很少追溯至失职的环保部门,地方管理者。在唯GDP政绩考核“指挥棒”下,无形之中对污染企业产生纵容,甚至成为现实中环保执法的最大阻力,让多地的生态环境欠账。对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发现的问题“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6219人实施问责,行政和刑事拘留610人,可喜可贺的,消弭了过去督察浅尝辄止之类的问题。

  当然,也应看到,环保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环保做得不好,与责任人的思想没到位、行动不积极息息相关。不排除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不仅不履行对辖区环境保护应负的责任,而且还出台一些“土政策”,限制和阻挠环境执法,甘当违法企业的“保护伞”。那么,把环境保护的责任与地方发展的实际利益结合起来,避免对环保时冷时热,不断增强环保执法的威慑力与执行力。把环保的“一票否决”与政绩挂上钩,加大责任追究和处分力度,才能改变置环保现状于不顾的“粗放发展”。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良好生态环境,造福每一个人,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坚持绿色发展,是一场发展观的革命。中央环保督察射出的“回头箭”,逾6000官员被问责,再次例证,环保已经不是一个可为可不为的事,并且是为官者必须履行的法定责任。倒逼新发展理念真正落地生根,让绿色发展成为主动选择。唯有人人都做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践行者,才能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发展之路。

  文/鱼予

来源:红网

作者:鱼予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10/26/476023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