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吴承恩的面子及其故居的里子

来源:红网 作者:王如光 编辑:田德政 2018-12-13 19:46:54
时刻新闻
—分享—

  吴承恩老先生这段时间有点“黑”。先是被爆自己的故居被六小龄童“喧宾夺主”,在网上闹得纷纷扬扬 。接着,又爆出小学生“吐槽”《西游记》从东土到西域相隔十万八千里“菜谱”雷同的“糗事”,引来网友的围观。

  《西游记》罕见的被小学生“吐槽”,这似乎对吴承恩来说是很没面子的事情。但仔细想来也未必。《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这样一部鸿篇巨制,被一个自称“吃货”、看了几遍《西游记》名叫马思齐的杭州小学生发现了其中的“疏漏”:从东土大唐到西域,日常饮食以及“国宴”间的菜几乎是一样的,米饭、蘑菇、香蕈、木耳、豆腐、面筋、芋头、萝卜,每顿饭都有。相同的食物穿越了十万八千里,遍布各个地域。她把自己的发现,写成作文,被人发到网上后,引发网友、其中还不乏专家的热议。小学生给《西游记》“挑刺”的作文出人意料的火了,我想很多人会因为这件事又翻出《西游记》来读上一读的。单从这一点来说,这马思齐小朋友与其说是在“吐槽”吴承恩“杜撰”《西游记》“菜谱”,不如说她更像是一个“低级黑高级红”,不按套路推介《西游记》的高手。况且,在电子影像疯狂霸占人们眼球的当下,《西游记》还有像她这样“死忠”的少年“粉丝”,这本身就是一个绝佳的“代言广告”。从实际效果看,马思齐小朋友俨然成为时下当之无愧的《西游记》义务“形象大使”。如果昊承恩老先生能听闻此事,我想他除了尴尬,更多的会是开心。

  其实不管人们怎么看,小学生发现《西游记》菜式“雷同”这件事,都会成为在读书人中流传的阅读轶事和有趣谈资的。这就是名著的魅力。

  如果说《西游记》被小学生“吐槽”的雷同“菜谱”是小说虚构情节,那么吴承恩故居被“喧宾夺主”却是真实舆情。虽说纪念馆方面出来解释说“喧宾夺主”不符合事实,但事实上却很难撇清嫌疑。因为吴承恩故居外面的六小龄童广场、故居正门墙上挂着的六小龄童大幅照片、里面的“美猴王世家艺术馆”“六小龄童工作室”等等,就明摆在那里。搞得吴承恩故居好像要靠六小龄童来撑门面、而且还占了多大光似的。这些让人们看来,很难不与“喧宾夺主”发生联想。倘若吴承恩泉下有知,也会觉得很难为情的。

  历史名人,对一个地方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他承载着历史的记忆,烙刻着文化的印记,籍传承积淀成为那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名人故居,籍人而贵,同样是因人而派生的文化遗产。若保护开发得好,还是难得的旅游资源。名人效应可吸引不息人流,从而为当地带来滚滚财源。

  如吴承恩故乡淮安,就掂量出吴承恩的不凡分量,意欲将他的故居打造成“靓丽”的文化名片的。但令人遗憾的是,因为年代久远,很多与吴承恩本人有关的文物或者事迹都难以追溯和查询了。譬如,他虽然一生著述颇丰,但现在除了现存的《西游记》和诗文集《射阳先生存稿》外,均已失传。而占地15000平方米、偌大的一个吴承恩纪念馆,光凭他老先生确实显得“单薄”,而不够“亮丽”。

  然而,可谓是“不怕没办法,就怕没想法”。面对故居的“单薄”,当地充满“创意”地打破故居的“局限”,把吴承恩故居上升到《西游记》文化的“高度”来打造。这样一来,在纪念馆内建起猴王世家艺术馆、六小龄童工作室之类与《西游记》挨边的东西,也就“名正言顺”地“丰满”了吴承恩故居。从利用和营销的角度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成功的创意。事实上,在热衷炒作、消费明星的时代,论名气吴承恩可能不如六小龄童,因为说起演孙悟空的演员,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而说起吴承恩倒不一定。在吴承恩故居建猴王世家艺术馆,张挂六小龄童照片,不说其他,起码能带来更旺的人气。

  不过吴承恩故居是不是需要这些东西,就别较真了。因为时下,年代久远的名人故居,往往就像一个不懂事的小姑娘,是现代人按照自己的需要,任意打扮给现代人看的。

  文/王如光

来源:红网

作者:王如光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12/13/479318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