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二月河走了,小院有余香

来源:红网 作者:孙建清 编辑:田德政 2018-12-17 17:31:44
时刻新闻
—分享—

  “历史小说巨擘”二月河驾鹤西去,连日来,人们把目光投向二月河生前居住的南阳,投向创作出鸿篇巨制的那个小院。有人不免感叹:二月河那么大名气的作家怎么住在南阳,怎么住在那个小院?这潜台词是:成名后的二月河应该居住在一线城市,至少是居住在郑州。

  其实,二月河完全可以住在一二线城市,且不说他拒绝省文联领导的职务,仅凭他的数以千万计的版税,足可以选择任何城市定居。可成名之后,一向低调的二月河依旧居住小院内,不愿离开。他对小院充满感情,午后,二月河喜欢坐在摇椅上晒太阳。有记者探访了二月河创作《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清代“帝王系列”历史小说的小院。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白河畔的一座僻静小院旁,一棵状如迎客松的万年青,迎接闻讯赶来向二月河告别的人们。穿过铁门,辛夷树、月季、爬墙虎装扮的小院,与农家小院毫无区别。一栋二层红砖小楼的阳台上一张老式摇椅落满了灰尘,这也是唯一能证明二月河在此居住的物件。从照片上看,闹市胡同里,曲径通幽处的这个小院,真的令人神往。二月河走了,小院犹在,留有余香。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南阳,没有什么不好;小院,没有什么不好。

  若问二月河为什么喜欢住在小院,答案很好找。先从他的名字说。黄河,是二月河笔名特指之大河。对于黄河,二月河有着非一般的感情,他曾说:“我就是太阳渡的孩子,就是黄河的儿子。”再从他的为人看。他的座右铭来自卧龙岗上一块石碑:务外非君子,守中是丈夫。布衣身,而有家国情,这是他人格底蕴之所在。二月河的好友田永清用六个字概括他:“大作家,土老帽。”田永清说,他不像某些名人那样“人一阔脸就变”,看上去不像风度翩翩的大作家,倒像风尘仆仆的老农民。这不正是他不肯离开那个小院的原因吗。

  由此想到作家的住处问题。京城沪上这样的大都市固然多的是名家、大师,但也不尽然。活在二三城市的大作家多的是。比如过去,陆文夫生活在苏州,陈忠实生活西安。现在,阿来住在武汉,舒婷住在鼓浪屿,李银河住在威海。至于古代文人,更是喜欢“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很多文人不喜欢城市的喧闹,而是选择做乡贤。军旅作家周涛曾说过,有时候我会偶尔遇到一些比较自以为是的人,他们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你怎么还在新疆?”在作家觉得这种问话很没有教养,而且十分可笑。这好比一个外国人问你“你怎么还是中国人”一样。周涛深爱着乌鲁木齐这座混血的城,他说,“我习惯于这块干爽的高地一如习惯于自己的身体。”

  作家活在哪个城市,活在哪个地方,看似是一个比较私人化的问题,但它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折射出作家的创作路向。很显然,二月河一生没有离开那个小院,那是黄河的魅力,亦是南阳的魅力。他太爱故乡了,他的脚长进了那里的土地。他已经无法摆脱自己与故乡和小院的关系。由此看来,活在南阳,活在小院,就没有什么不好理解。斯人已逝,庭有余香,一个呼之欲出的“二月河故居”将迎来它的文学朝拜者。小院甚幸,文学甚幸!

  文/孙建清

来源:红网

作者:孙建清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12/17/479527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