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幼儿园的“互换礼物”不该是“礼尚往来”

来源:红网 作者:严奇 编辑:田德政 2018-12-29 15:47:04
时刻新闻
—分享—

  新年临近,幼儿园老师一条微信让王女士犯了难。原来,幼儿园要举行新年联欢会,老师请孩子们每人准备一份礼物,联欢会上抽签互换。如今,老师过节不收礼,孩子们之间“换礼”倒越来越流行。(12月29日《北京日报》)

  不难想象,面对孩子们的“换礼”难题,家长们也有自己的压力。送礼重,回礼轻,怕伤了孩子;送礼轻,回礼重,又显得小气。当情谊的价值弱化,物质的价值凸显,赌博心态也会在无意间污染孩子们的心灵。如何把控好“互换礼物”的成长意义,的确需要想一想。

  “互换礼物”是一种“外来习俗”,与中国的送礼观念冲突,必然会产生“水土不服”的矛盾。关于送礼,我们一向强调“礼尚往来”,相互间的礼品互换常以“等价”为先。可幼儿园中的换礼活动,看不到礼品盒中的礼物,重的是“惊喜体验”,“等价还礼”也无从谈起。当打破了一贯的送礼原则,如何挑选礼物就成了家长们焦虑的难题。

  其实“互换礼物”的重点,不在于礼物的内容,而在于是否能勾连起孩子与孩子间的关系。著名的人类学家马赛尔·莫斯在其所著的《礼物》一书中提到,人们有三个主要的义务:呈献、接受与回献,古式社会中的礼物交换与其说是物的交换,不如说是人的交流,“馈赠某物给某人,即是呈现某种自我”。

  幼儿园的礼物交换能引导孩子们,进入马赛尔·莫斯所述的“古式社会的社会关系”当中。至此,礼物一时间的价值高低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能否从换得的礼物当中,了解朋友,察觉不足,并主动回馈其中的情谊。而质朴的社会关系若想在稚嫩的幼儿心灵中生根发芽,还需要“返璞归真”。

  “互换礼物”之所以令人担忧,关键在于“成人”的因素太多,“儿童”的因素太少。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孩子们的礼物应该灌注孩子们自己的感情。家长的干涉,无疑会增加内中的社会性,这对孩子来说,才是不利的。

  我们鼓励孩子们互换礼物,但礼物的内容,应该由孩子们自己准备,例如自己手工做的礼物、自己攒钱买的礼物、自己已有的喜欢的小玩具等等。并让孩子自己给自己的礼物打分,引导孩子努力备礼。其后,不妨通过仪式感较强的交换形式,淡化其中的利益矛盾,让“换礼”成为一种“识礼”。

  幼儿园“互换礼物”值得提倡,不过需要形式需要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必须突出孩子们的情感需求。需要引导孩子喜欢别人送礼物给自己,而不是拘泥于礼物本身。只有摆脱了礼物价值的局限性,互换礼物才能成为一种充满童趣的活动。

  文/严奇

来源:红网

作者:严奇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12/29/480282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