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贫困“懒汉”当多一些硬气

来源:红网 作者:胡臣臣 编辑:田德政 2019-01-30 20:41:34
时刻新闻
—分享—

  2018年,吉林省政协专门针对扶贫工作进行过调查研究,对大量贫困户进行过入户走访,并做了一份问卷调查。调研发现,当前的扶贫工作仍存在甄别不够精准、扶贫未能起到奖勤罚懒的导向作用等问题。

  攻坚脱贫是“硬骨头”,让所有帮扶干部感到责任重、压力大,为了让贫困群众尽快脱贫,为了尽量避免帮扶工作中出现各种矛盾,帮扶干部的总是放低姿态、倾听民声、满足民意,尽量做到“公平”。但是这种低姿态的“公平”,却滋生了少数“懒汉”混迹的空间。

  这些“懒汉”总是希望一上来就能当个甩手掌柜,不劳而获。虽然完全具备自食其力的能力却不去劳动,只是想着等靠要。分配东西的时候,能捞一点就多捞一点,甚至不惜用坑蒙拐骗的手段来获得小小的利益。他们这些消极情绪和消极做法,不但会影响帮扶资金花在“刀刃”上,还会影响周遭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和脱贫积极性。因此,为了尽可能压缩“懒汉”的生存空间,就要尽量避免“同质帮扶”。

  一方面,帮扶干部要对贫困“懒汉”进行精准识别。通过扎根基层、深入群众,走访入户了解贫困群众家里的实际情况,有哪些家庭成员,是否存在病残情况,有多少劳动力,劳动力的程度如何,都要进行全面了解,以此作为帮扶干部制定精准帮扶策略的依据。

  另一方面,帮扶干部要对贫困“懒汉”进行“区别”对待。贫困懒汉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思想上”更加贫困,行动上更加迟缓,为了避免其这些缺点进一步滋养生长,就要进行更加严格的思想教育,更加严肃的生产指导,让其不仅摆脱头脑中的贫困,还要激活其自强自信、自力更生的强大动力。

  在精准识别的时候,可能会遇到种种“障眼法”,帮扶干部需要用敏锐的洞察力、精准的分析力,揭开这些“青纱帐”。在进行“区别”对待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处事“不公”的质疑,和不服“不公”的犯浑,帮扶干部的立场不能“偏”,态度不能“软”。绝对不能为了“息事宁人”而放纵“懒汉”。

  唯有力破“同质帮扶”,才能够真正激活所有贫困群众的内生动能,也才能够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脱贫创业环境。

  文/胡臣臣

来源:红网

作者:胡臣臣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9/01/30/482053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