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匿名”捐款折射出老党员不变的“初心”

来源:红网 作者:何竹梅 编辑:司马清 2019-02-17 00:03:28
时刻新闻
—分享—

  “这位八旬老人捐赠的10万元,不仅仅帮助了有需要的人,更让他成了我们的榜样和楷模。”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张瑗收到善款时这样说。张瑗口中的这位老人是我区一位退休老人,有着60年的党龄。虽然已经80岁了,但老人一直有个心愿,想建立一个抗癌康复基金会,为癌症患者送去一份希望。前不久,在全区发起的送温暖、献爱心“春风行动”中,老人一个字一个字地在键盘上敲下了自己的“捐款意向”……采访中,老人再三嘱咐记者不要透露他的姓名。(2月14日 新蓝网)

  这则题为《八旬党员匿名捐款10万元 他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事”》的报道,看点主要在两处,一处当然是“10万元”,而更为让人肃然起敬的则是“匿名”二字。先前,也有过不少关于退休干部、教师捐款的先进事例,但起码都有名有姓,或者有隆重的仪式,而这则报道,处处注上“这位老人”,没有一张人物图片,只有一张打印的《捐款意向》书。这里,完全没有说先前那些报道不好的意思,他们的先进事迹让人感佩异常。而对这位捐了款却一直“匿名”的老人,我们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向他致敬。

  一名拥有60年党龄的老党员,做过老师、当过校长,在政府部门工作过,唯独一点不变的是,老人一直认定自己是个老党员,要永葆共产党人为困难群众服务的本色。他几乎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无论在哪一个时期,他都能以党的路线、方针为指引,在最基层、最平凡的岗位上积极为党工作。他退休后筹备建立抗癌协会,一干就是近10年。他常想:既然是为困难群众服务,我又有余力发挥所长,那必是义不容辞的。这样的情怀不需要雕琢,不需要粉饰,乃是原滋原味的“初心”。

  从1958年入党时的一名热血青年,到八十余岁高龄,一路行来,但把一生都交给了党和人民。他牢记毛泽东同志“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的教导,一直以来,都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奋斗着。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走上领导岗位的党员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基层干部扎根一线,就像雷锋同志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而我们党的事业,正是由这千千万万的普通党员干部齐心协力赶出来。

  对于这位老人来说,家境并不宽裕,老伴常年生病花去不少治疗费,这两年还住进了重症病房。但是,老人在《捐款意向》中谈到家庭时,仅淡淡提过一句老伴体弱多病,其他便一概不说。而他家里房子征迁,获得了一笔补偿款,立马就想到要捐这笔钱。他这种不向组织诉苦道难,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用他的话来说非常平淡:“我年事已高,力不从心了,这10万元既是了我的心愿,也是一点心意,希望能够帮扶特困病友,鼓励他们好好活下去。”正是这平淡的语言,折射出老人不变的“初心”和“博爱”的人生。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临终牵挂着祖国的统一;而这位老人最牵挂的是对组织的“忠诚”,是对病友的“心意”,这一份“匿名”捐款10万元的“心意”,是一名共产党人崇高精神的写照,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懂得。如果党员领导干部都能这样从自身做起,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本色,就会像这位匿名老人一样“心底无私”,尽自身所能,为社会发展发挥尽心尽力,成就自己默默无闻的光辉人生。

  文/何竹梅

来源:红网

作者:何竹梅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9/02/17/482713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