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信、QQ等即时通讯软件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日常生活交流之中。这些工具快捷、方便,自然也被不少公职人员应用于日常工作中,不少机关单位也分别建立了微信、QQ工作群。微信办公确实可以为工作带来一些便利,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由于部分机关单位疏于保密管理,致使使用微信办公导致的失、泄密案件数量逐年递增。国家保密局也曾连续发文,通过披露使用微信办公导致失、泄密案件发生的案例,来警醒干部职工使用微信办公容易造成泄密和其他风险,引发了全行业对于慎用微信办公的高度重视和警惕。
事实上,无论微信QQ也好,其他软件也罢,它们只是提供交流功能与服务载体,其本身无法对涉密信息作出有效识别和区分。因而,微信办公导致泄密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微信本身,而在于机关单位保密管理松懈、干部职工保密意识淡薄。
原则上不使用微信办公,封锁泄密渠道。各系统机关单位可加强内部局域网络的组建,以逐步取代微信成为新的、可靠的办公通联方式。涉密单位及经济条件的允许的单位可为干部职工配备保密手机,专职用于办公,以处理较为紧急,需要立即通知、部署和处理的公务。逐步从渠道上实现对微信等外部即时通讯软件的物理隔离。因工作特殊、确有需要的,可以在控制范围内组建工作群,但交流内容应严格限定为周知性的一般信息,禁止传播一切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及个人信息。
加强保密意识教育,铲除泄密根源。微信办公导致失、泄密问题地关键不在微信本身,而是体现了泄密人保密意识及法律意识淡薄,具体表现在对涉密文件或信息等泄密源头管控不力。因此,加强干部职工的保密意识教育才是铲除泄密根源的头号任务。一是机关单位应制定完善的、符合本单位实际的保密规章并严格落实,例如将涉密载体管理与智能手机使用管理结合起来,从源头上消除涉密文件数字化的隐患;二是定期开展干部职工保密意识教育:切实增强保密教育的针对性,结合各单位自身实际,引用案例有针对性地开展保密教育,不搞“一锅炖”;切实增强保密教育的广泛性,做到保密教育全覆盖,上到单位领导,下至一般职工,保密教育没有“例外”;切实增强保密教育的实效性,定期抽查保密教育内容,巩固保密教育成果,使之真正付之于行,行之有效。
文/楚念
来源:红网
作者:楚念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